北京时间5月8日晚间消息, 京东 集团今天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17财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京东集团第一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762亿元 (约合11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540亿元增长41.2%。京东集团第一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3.557亿元(约合5170万美元),上年同期则为净亏损人民币8.673亿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京东第一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14亿元(约合2亿美元)。
财报发布后,京东集团董事长兼CEO刘强东、CFO黄宣德和投资者关系总监李瑞玉出席了分析师电话会议,对财报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分析师提问。
以下即为本次电话会议分析师问答环节主要内容:
美银美林分析师梁伟亮(Eddie Leung):我有两个问题。首先,我们注意到今年第一季度每订单履约成本相比去年同期有所改善,那么本季度订单规模为何能提高?明年会延续这种趋势吗?第二问题,黄总刚才提到应该对今年剩余几个季度的利润保持较为谨慎的态度,那么哪些核心产品品类的表现会不及第一季度呢?
黄宣德:实际上,从去年第四季度起,京东订单规模(ticket size)就开始有所改善,部分原因是电子产品品类的销量增长迅猛,由于这种产品品类的占比变化,至少它对日用百货品类的冲击变得越来越小。第二点,日用百货(即快消品)的订单规模同样有了很大提高,这当然也对订单履约成本的改善带来积极影响。
我们以前就曾说过,京东对快消品及该品类用户转化率的投资所能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提升订单规模的能力,因为消费者越来越习惯于在线上购买百货用品。这种趋势背后的原因确实让人深受鼓舞,用户在每个订单上的开支越来越大。京东所有产品品类的订单规模都有所提高,除了日用百货,过去两个季度京东第三方平台上所有产品品类的每订单规模都改善了。
说到第一季度P&L(损益表),京东表现得非常好,但别忘了,京东在第一季度的市场营销投入通常相对较低。例如在第二季度,京东在每年6月18日的店庆日营销投入非常大,我们会向用户大规模返利。此外,我们以前还透露京东计划在今年上线一些新战略项目,有些项目刚刚启动,还有些项目还没有启动,第一季度财报中并未完全反映这些新项目的成本。我只是大概谈了谈对公司利润的看法,并不是对未来几个季度业绩的具体预期。
花旗集团分析师艾丽西娅·雅普(Alicia Yap):我的问题关于京东新业务线。剔除京东金融,第一季度京东新业务线的收入大概为9亿元人民币。那么请问有多少来自于京东在印度尼西亚的业务部门?另外,京东印尼子公司是不是主要属于京东自营业务?管理层对印尼市场的未来潜力有何看法,以及京东在印尼市场的整体战略和目标?
黄宣德:您注意到了这一细节,这的确是指京东金融之外所有的新业务。它包含了京东在海外市场的业务,比如在印度尼西亚和其他业务。公司不便透露具体细节,但是印尼业务属于其中的一部分。我们非常看好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市场潜力,但目前不会对市场空间和交易发表评论。
刘强东:我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京东在东南亚特别是印尼的市场战略。在进入印尼市场的前五年,京东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像中国一样,我们在印尼建立了自己的物流网络,同时还在印尼投资建设了“最后一英里”(last mile)送货网络。这些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今年京东印尼子公司增速非常快,但基数很小,订单数和收入都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京东当前主要工作是做基础设施建设,一旦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以后,我们相信只要能在印度保证最好的用户体验,终有一天京东会获得印尼消费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