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牌照并非就不需要管控,这是因为出行市场是有限的,比如在大城市,部分3公里以内的出行需求已经被共享单车替代了。目前一些大城市中,由于数量管控,造成了巡游车市场供不应求。但如果出现供大于求,同样会造成司机和乘客双输。
一边是各地网约车牌照陆续发放,一边是有城市要求平台停止经营行为。
网约车的发展仍然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而这一新型业态对出租车的影响还在持续:只是最初的冲击,逐步走向合作与竞争兼而有之的局面。
5月3日,滴滴出行与陕西省汉中市出租车行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自当日起,汉中所有巡游出租车和出租车司机都将接入滴滴平台,开始融合发展。在此之前,云南省丽江市所有出租车也已全部接入滴滴平台。
而同一天,内蒙古包头市交通运输局微信公号发布《公开信》称,滴滴出行、易到等平台未取得包头市的网约车经营许可证,要立即停止在包头城区范围内的经营行为,关闭网约车服务平台。
5月8日,易到则在北京拿到了网约车经营许可证。事实上,4月25日至26日召开的全国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推进会披露,5家全国性网约车平台公司和厦门1家地方性平台公司已经获得了经营许可,其中,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滴滴出行分别在15个城市、13个城市和7个城市获得经营许可。

交通部副部长刘小明在推进会上说,对于传统业态,重点破解转型升级难题,规范经营权管理,完善价格形成和利益分配机制,提升服务质量。事实上,正是由于网约车的冲击,部分城市甚至已经宣布,出租车经营权将无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