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网约车新政陆续落地,但出租车与网约车两种业态的磨合还在进行之中。
过去几十年,出租车行业一直是地域割裂的市场,跨地域经营的出租车公司凤毛麟角。公开资料显示,只有上海强生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在苏州市、嘉兴市成立了出租车公司。
“有些城市最早规定出租车司机必须为当地户籍,还有些城市的出租车岗位是为安置下岗职工设置的。”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告诉记者。
网约车的出现则搅动了这个沉寂的市场。在网约车新政出台之后,网约车平台按照政策在各地“开疆扩土”,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滴滴出行等,在多地已经获得经营许可。
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网约车平台在旅游城市的推进更为顺利。
汉中市市委书记王建军在会见滴滴出行首席发展官李建华时称,滴滴公司的横空出世给行业带来模式创新,给市场带来了充分竞争,摊薄了社会成本。王建军介绍,西成高铁开通后,汉中旅游将出现井喷式增长。
此外,业内人士介绍,滴滴出行与丽江市战略合作的背景之一,则是在于解决出租车市场的供需不匹配。
201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工商联提交了《关于尽快废除出租车专营制度的提案》。这份提案建议首先依靠政府引导,推动出租车公司改组,根据各公司运营实际新增出租车配额。其次开放市场,使各市场主体都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均等的机会参与竞争。
十堰市佳裕出租车公司负责人此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由于武当山旅游带来的运力需求,当地出租车公司也乐于向网约车转型,首批投放即打算达到目前巡游车总数。
正是在部分热点旅游城市,传统出租车行业存在的不打表、拒载、绕路等问题更为突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博士生刘乃梁认为,打车软件通过用户需求和出租车司机服务供给的事先线上匹配,增强线下市场效率,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打车难、拒载等行业现实问题。
也正是网约车实现了乘客与司机相匹配,使得优质服务能够占有市场,并扩大至其它市场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