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关公司”宣亚国际发布预计将收购映客不低于50%股权的公告时,关于这项交易的种种不解猜测即刻爆发:映客为何没有选择投靠BAT等有钱有资源的大公司?是否有借壳嫌疑?70亿估值背后是独角兽的光环还是无人接盘的无奈?独立直播公司还能否破局?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YY、9158为代表的秀场直播以及斗鱼、虎牙为代表的游戏直播一直占据着直播领域的主流。秀场模式虽然盈利模式成熟,但受制于受众群体,规模一直难以见涨;游戏直播则苦于难逃烧钱怪圈,缺乏资本加持而难以进一步发展。
映客,作为相对独立的直播平台一度引领着整个行业——最早增加直播美颜功能,最早大笔资金投入院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宣传,最早提出“全民直播”的概念。根据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QuestMobile的数据,在移动直播的概念爆发时,映客的Android端周新安装量从2016年1月的95万激增到2016年6月的380万,iOS端则更是从36万激增到140万。
时局瞬息万变,在大公司和其他有着社交属性的平台的夹击下,映客遭遇狙击。“卖身”、“下架”等坏消息甚嚣尘上,其与宣亚的绯闻更是把映客的困境放大在舆论风口。
然而映客与宣亚的联姻除了此前的种种猜测以及这篇细节不详的公告之外,并没有一锤定音。究竟是宣亚收购还是映客借壳上市?如果是收购,市值72亿的宣亚如何能有底气吞下去年估值70亿的映客?如果是借壳,风声鹤唳之时,两者如何通过证监会的关卡?此次交易更牵扯到多米音乐、赛富基金、昆仑万维等投资人的利益,如何权衡?
诸多问题待解,意味着宣亚与映客的联姻尚无定论,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