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多杂散的培训机构存在“优质师资流动性强”、“机构教学标准化与学生个性化需求矛盾”以及“行业竞争同质化“现象,而一站式K12教育平台的出现,甚至成为教育行业的“BAT”仍需要解决这几大问题。
K12教学内容生产者是老师(严格来说体制内老师属于“职业生产内容即OGC”、而经过严格训练的培训机构老师属于“专业生产内容PGC”),而K12人群则属于内容消费者和受众,因而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的依然是“老师”,尤其是名校老师更培训机构争夺的卖点,甚至有“得名师者得天下”的说法。
由于教育部明文禁止公立教师在校外有偿代课,切断了体制内优秀老师“走穴”,学而思、新东方等走的是企业培训道路,拓维教育走的是与民校合作办全日制小学、中学的道路。整个K12教育实际上依然是以高考为指挥棒,随着语文在高考中提分,一些培训机构的作文训练如“麓山妙笔”也开始走红。
此前人们谈论K12教育市场主要是to C(学生培训或家长辅导),没有综合考虑to B(即体制内中小学、教育局)的市场,要想真正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还得看整个教学机构软硬件的现代化。
2017年5月7日至9日,第72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基础教育信息服务商拓维信息展示了幼教产品(云宝贝、宝贝故事)、智慧校园(云校园、云课、云测练、考网)、区域教育云平台、招生录取服务平台、综合素质评价和教育质量监测等产品。而缺乏to B基因的新东方与好未来也试图通过多媒体为中小培训机构输出教材和教案,此外还有爱学习平台专门为K12培训机构老师服务。
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很严重,突出表现在东西部地域差距上容易形成“马太效益”,前段时间疯传的《我是范雨素》一文中也反应了在一线城市中因阶层差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情况。当前K12教育培训机构的学费也非常高昂,很多培训机构老师加入了催促学生家长续单队伍之中,利用家长焦虑来赚钱收益,教育商业化容易迷失初心。
好未来2017年发布“希望在线”,公开一部分在线课件、为老师职业教育提供在线援助;而在互联网不普及的偏远地区,立竿见影的办法是响应“精准扶贫”政策,拓维信息就多次组织名师、大学生支教,并为当地教育主管机构提供质量监测、考试评价系统等。
判断教育水平的高低不是看高等教育,而是看基础教育,民国时期钱穆先生去北大当教授前是小学老师,法国大哲柏格森蜚声国际时是中学教师,国内K12培训机构主要以培优为主,满足应试教育中最刚需的部分——升学考试。
新东方、好未来、拓维教育是教育市场化浪潮的幸运儿,从商业角度上看,K12教育平台一站式、教育机构的O2O化、教育系统信息化等,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与教育公平,但教书育人成才上还需要综合处理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关系,离不开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