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本就有诸多豺狼虎豹,而近年来,沽空比率更是逐渐攀升。截至2016年5月,港股沽空比率上升至18.4%,是1998年以来的高位,沽空公司的攻击对象尤以中资港股公司为主。
沽空比率高升的背后更多是资本利益的驱使。
“目前包括香港股市在内的一些做空机构,机构的沽空行为已经成为了一条龙,或者说发展成为了一个利益链条,即在股票上做空,又发研报打压,因此不排除某些研报的说法并不属实,进而导致公司的股价遭到错杀。”皮海洲曾表示。
与此同时,早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谈及沽空机构时也曾表示过相似观点,在他看来,不存在“非盈利”的沽空机构,“沽空机构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功利主义,为了达到目标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早前香橼与恒大的事件,以及2014年5月,格劳克斯被中国台湾的金融监管部提出正式指控一事,均是做空机构受利益驱逐,不择手段的最好例证。
因此,当遭遇做空阻击时,对于企业而言,应当做好自己,及时还原事实。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则更应保持理性,辨别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