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芒杂志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聚合内容,这种方式其实很多新闻客户端都在做。在轻芒杂志中有「人民的名义」这种热点内容,用户也可以根据关键字定制想看的内容,如果关键字足够准确,是可以用来追一些新闻热点的。
轻芒杂志现在的挑选机制是与兴趣相关,希望每个兴趣维度下的内容都匹配这个兴趣,不是根据内容长短,也不会刻意追求新内容。比如在电影这个兴趣下,天生就带有热点属性,所以较新的资讯内容就会多一点。像插花这种兴趣,更多的是存量内容,偏资讯的内容就会少。轻芒杂志是靠兴趣聚合内容,不会考虑内容本身的属性。
轻芒与同类的聚合阅读工具相比,没有向用户推荐很多内容,即使是以兴趣聚合的轻芒杂志在这方面也很克制。
范怀宇在豌豆荚时就负责技术,关于轻芒的推荐算法他是这样介绍的:「所有推荐算法里最核心的是怎么判定用户对一个内容的喜好,主流的是根据点击次数。轻芒则更激进,会考虑停留时长、有没有向下滚动,用一些和内容质量直接挂钩的推荐指标来判定,只有你发生这些行为才会认为你感兴趣。但也不会一直推荐你喜欢的内容,会控制一个大的阈值,没有太好的就终止,宁可不推。」
机器永远摸不清人的真正想法,所以纯机器推荐的算法会让人疲劳、反感。
「一个合理的时间线应该有用户行为在里面,比如我主动订阅了什么,主动删除了什么。有机器的行为,也有人的行为,核心目的是让用户看到符合兴趣的高质量内容。」
轻芒中的内容源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添加:自己拓展、外部合作、用户推荐。轻芒阅读很快会上一个新功能,让用户自由定制内容源。你可以输入任何一个 URL,公众号链接或者其他链接,和它相关的内容会被收录过来,类似即刻。
阅读市场的变化
最近付费阅读大火,各种付费阅读工具层出不穷,每个用户阅读的时间就那么多,这会把一部分人的注意力从免费阅读工具中转移出去。不过,付费阅读火热也说明大家内心对高质量内容是有诉求的,不管是按兴趣聚合还是以专栏订阅,都是一种手段。对整个移动阅读市场来说,这是一个好的信号。
从产品来考虑,阅读工具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付费流程做好,比如「1 元偷听」、「1 元偷看」这种高频次动作,阻挡用户付费意愿的不是金钱,而是糟糕的付费体验。
说起付费不得不提盈利,轻芒被很多人喜欢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广告,再加上简洁的排版,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据范怀宇所说,「轻芒在这个阶段还没有考虑盈利,主要精力在产品。内容领域已有的变现方式有很多:付费、广告。轻芒会找到一个多赢的模式,不影响产品体验。」
内容付费大部分人容易接受,因为付费得到的体验无法代替。工具付费的路不好走,现在几乎所有工具都能找到免费的替代品,除非是在体验上能较同类产品有巨大提升。
广告与阅读体验之间的矛盾就看轻芒怎么权衡了。开屏广告、文末广告都是可以接受的方式。把广告与主体内容分离,别像网剧一样在内容中植入广告就好。希望未来看到的轻芒还能有自己的风格,保持品质。
无论是紧跟微信步伐尝试小程序,还是不断优化推荐算法,作为阅读工具首先要打磨好自己的产品。市场的变化要关注,自身的风格也要保持。这也许是轻芒深藏于东四胡同,远离传统写字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