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没有互联网介入的领域是少之又少的。曾几何时,生鲜电商是不被电商看好的领域,然而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一批批资本如飞蛾扑火般投入其中,也不乏一批批创业电商如灿烂夏花般倒下。
那么,生鲜电商是否真的只剩绝路一条?小编认为,生鲜电商的方向是正确的,当前我们所有的探索都只是为了将来成功奠定基础。未来,因缘成熟时,生鲜电商必将大行其道,而且广受欢迎。
要探索生鲜电商的未来,首先要反思电商发展的过去。
中国电商创业发展之初,也曾经过了痛苦的探索。当时,谁都不会忘记我们自己的电商鼻祖——8848,“小马哥”的阿里巴巴还刚刚起步的时候,8848就已登上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巅峰。
从先后融资6000万美元,到轰动全国的“72小时生存试验”,当时的8848可谓风生水起,处于“绝对垄断”的地位。然而,从1999年的精彩开幕,到2001年的悲哀谢幕,8848却如昙花一现,迅速被人遗忘。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8848的没落?有人说是8848缺乏坚持精神,也有人说是8848没有探索出正确的商业模式。对此,小编却有完全不同的看法,那就是——当时成就电商的因缘条件还没有成熟。因为当时线上线下的环境和条件,注定不会造就现在的电商。原因何在?
一是网民人数少。当时中国网民只有400万人,决定了电子商务商业机会有限;
二是物流和配送的难题。当时的快递业还刚刚起步,只有邮政这部老牛车,而且快递信息化严重滞后,更别提什么当日达、次日达;
三是支付的困境。400万人手上很少有信用卡,即便是支付了,也应对不了远距离购买的信任危机。钱付出去了,购买的货是什么样子,能不能退货,统统是不可预知的结局。如此,谁还敢在网上买东西?
虽然电商发展存在重重障碍,但是,阿里巴巴却坚持了下来。不得不佩服“小马哥”的运气和智慧,他先后迎来了网民数量的爆炸增长,迎来了快递业的突飞猛进,更是创造性的解决了支付的难题,最终成就了现在的淘宝。
8848和阿里巴巴正反两个典型说明,发展电商的思路是没有错的,而最终能否成功还取决于各种因缘和条件。因缘条件具备了,必将大行其道、广受欢迎;因缘条件不具足,就只好鸣金收兵、草草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