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生鲜创业市场风生水起,其境况何似当年的中国电商?群雄初起,逐鹿中原,几十家公司进场,几十家公司关闭,好不热闹,也着实让人心惊胆战。那么,在目前不缺网民、不缺物流,而且支付手段成熟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什么单单生鲜电商就发展不起来?
小编认为,生鲜创业的思路没有错,主要是目前还不具备全面崛起的环境和条件。这一商业模式,正如当年电商发展一样,面临着三个过不去的“坎儿”:
第一、“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生鲜是讲时令性的,其要求要远远高于普通的电商。窗外大雪纷飞时,晚上想吃顿饺子,打开APP,下达指令,傍晚需要的菜品和生肉就应该上门。而要达到这个境界,仓储——物流——网点——配送——消费者,缺一不可。
不形成一个实体链条,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APP开发的再好,也会少有人问津。因此,生鲜经营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拥有线下网络,没有这样一种网络,生鲜电商就只能围绕几种耐储的水果和冷冻食品打转儿,永远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
第二、冷链支持。
一提到生鲜,大家往往都望“冷链”心叹。的确,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冷链发展还不尽人意。而且,我们目前缺乏的不是大的冷链基地和车辆,而是严重缺乏连接千家万户的小型冷链配套设备和配送手段。在这一方面,很少有企业去参与发展,其结果必然造成“断流”。
第三、标准化生产营销。
生鲜市场其实也是一个农产品市场,无论最终建成何种线上交易模式,都应以品质稳定的好产品作为前提。我国目前农产品生产破碎化严重,生产和消费信息无法对接,同时产品还缺乏标准化,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品牌化,就不能追踪和朔源,只能鱼龙混杂。
如果这些上游很多基本问题不解决,就形不成集约化生产,生鲜电商领域就产生不了明星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