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苹果2017年第一季财报显示,苹果在2016年10到12月,不仅单季营收创下新高记录、达到784亿美元,而主要成长动能还是来自iPhone 7系列的热销。根据苹果提供的数据来看,苹果上季iPhone全球销售量达到7829万支,高于2015年同期销售表现。
对照鸿海在iPhone生产制造业务最大竞争者——和硕联合科技,其2016年的营收不但同样出现衰退,衰退幅度更是远大于鸿海。由此就可看出,鸿海营收下滑并不是来自于苹果订单的流动。
既然苹果营收表现不差,那么,鸿海2016年的营收衰退,极可能是来自其他业务的成长迟缓、甚至是衰退,再加上鸿海积极发展的新业务不如预期的影响。
面对实际的情况,如果郭台铭的目标要在2026年前,将鸿海营收规模带到现有的两倍以上、达新台币10万亿元(约人民币2.2万亿元),更严峻的挑战将来自于:如何在既有的制造基础上,创造更大的实际产值与更高的效益价值?
正是因为如此,郭台铭才会在先前对2017年经济情势提出的3点观察中,高声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制造业将成为经济成长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