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关注鸿海的人都听过郭台铭对鸿海在转型上的期许,不论是“工技贸”转“贸技工”(简单说,指的是先做贸易买卖,进化到技术研发,再进化到高效率生产制造),或“科技制造”转“科技服务”,还是“虚实六流”与“IIDM-SM” (Intergration, Innovation, Design, Manufacture, Sales Marketing) 等新模式,郭台铭对于鸿海转型一事,显然是坚刚不夺其志,差別只在于要如何转、转到哪。
凭借着拥有足够的制造经验与生产规模,生产制造向来是鸿海最强的竞争优势,也是一直引以为傲的部分。
确实,在产业发展上,生产制造扮演著不可或缺的地位。不论是什么创新的服务或商业模式,最终一定要有一个硬件终端的存在。就好比使用各类行动App,一定需要有智能手机;以及各项智慧生活,所涉及到的不同终端产品;就连VR/AR,也都需要有硬件业者从事相关设备的生产,并以市场可以接受的价格在市场销售。所以,如果没有生产制造的支援,创新应用与服务,都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