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作为电商领域内的后起之秀,近年来虽然深受资本追捧,却陷入了盈利困境。一方面生鲜冷链物流成本高,冷链物流建设不足,带来高腐损率;另一方面,生鲜电商缺乏上游控制力,产品标准化难度高,同质化竞争严重。经历了上半场的野蛮生长,下半场生鲜电商该如何找到盈利的方向——
日前,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宣布完成由联想创投和浙商创投领投的1亿美元C轮融资。此前,业内已有阿里苏宁投资易果生鲜,京东入股天天果园,百度跟投中粮我买网……一系列动作表明,资本对生鲜电商的热情不减。
资本热捧却增长乏力
虽然资本热情高涨但生鲜电商盈利的道路依旧十分坎坷。2016年,美味七七、壹桌生鲜、果实帮停业,青年菜君分拆收缩,一米鲜、爱鲜蜂纷纷裁员;更有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7%更是巨额亏损。
生鲜电商增速快,渗透率低。从2012年至2016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从40亿元猛增至950亿元,但渗透率仅有不到1%。“经历去年的一轮洗牌后,活下来的企业有可能迎来生鲜电商的爆发式增长。”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
同时,烧钱也是生鲜电商发展初期绕不开的选项。为了抢占市场,生鲜电商们“特价”“让利”“优惠”不绝于耳,但同质化的商品让烧掉的真金白银并不能真正留住用户、产生黏性,盈利也因此更加遥遥无期。“坚持就是胜利”已成为行业苦苦挣扎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