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在商标、著作权及专利等知识产权领域,抑或是其他民事权利领域,总的趋势是一头侵权泛滥,一头维权繁琐。
于是,基于这种侵权与维权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专业性”,就催生了委托代理服务。
这原本是很常见的商业模式。
但是,一些代理服务公司,似乎“跨出界”开创了“恶意投诉”的新模式。
日前,杭州网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网卫”)因屡屡对商家进行虚假投诉,成为首个被阿里巴巴纳入“封杀对象”的知识产权代理公司。
如今,阿里巴巴决定在全平台停止受理“网卫”代理发起的任何知产投诉,也公开呼吁品牌权利人与该公司终止合作。此外,阿里巴巴方面还表示,不排除起诉“杭州网卫”。
不过,对于阿里巴巴方的一些说法,“杭州网卫”在官方网站发布澄清声明予以否认,并称“保留对其法律追诉权利”。
那么,针对恶意知识产权侵权投诉,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各类平台应该如何应对?阿里巴巴发出的所谓“停止受理投诉”的“封杀令”到底有无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