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咖啡社交概念由来已久。
除了做上一杯上好口味的咖啡,科技手段的用户体验也是星巴克一直以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星巴克一直鼓励消费者参与的数字化业务,早在 1998 年,星巴克就上线了官方网站 Starbucks.com,以方便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站来了解星巴克;2009 年星巴克发布了移动软件“我的星巴克”,随后还添加上了移动支付这一时髦功能;到了 2012 年,星巴克又让更多的顾客通过手机支付应用软件 Square 进行支付;2016 年中国地区用户也可以使用微信进行支付了。
在社交平台上,星巴克也是一个活跃分子,它甚至着重强调社交咖啡的概念。比如在社交平台上与用户进行互动,用创意内容与用户结成咖啡之外的多重关系,门店打造消费者的“第三空间”等等。星巴克要做的——不仅仅是通过咖啡产品来连接线下以及线上的用户,它还要定义新的虚拟空间的消费场景和用户达到共鸣。微信咖啡社交就是一种尝试。
如果定义这种行为,应该是非常恰当的“中国式送礼体验”。你当然可以选择直接给人发出 50 块钱红包,但接上一杯“暖暖的咖啡”的感觉实在是好太多——这就是像是在寒冷冬天的街角朋友刚见面就塞给你 50 块钱说“怪冷的,自己去买点什么吧。”,它远远不如直接递给了你一杯热腾腾的咖啡来得更好。虽然微信红包已经是微信最伟大的功能之一,但咖啡社交更像是一种礼仪,它更接近情况发生时的舒适状态,更像是一种不陷入庸俗且又恰当表达了心境的完美感觉。
这会不会让星巴克卖出更多的咖啡?这个问题已经是显而易见的,毕竟社交和消费是目前最完美的结合方式——而当这一切流程又足够快时,甚至在你可能还没有反悔的前提下,这杯咖啡就已经送出去了。
所以在微信钱包内加入这个限时推广位,其实就是两家公司早就企划的一个尝试——星巴克想要的数字咖啡社交,微信坚决要做的线下支付推广。如果做得足够成功,微信未来应该会有更多品类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