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类就是阿里和小米,这些互联网公司的主业或在电商或在硬件,没有内容根基不够深厚,核心用户对此没有太大预期,即便以高薪聘来专业的制作团队也很难把握出品的品质,最后唯有以“买买买”的形式强行进入影视行业。
即便只是“买买买”,也不能以资本的意志干涉创作,《摆渡人》便是一则教训。作为阿里影业主投的首部电影,《摆渡人》找来王家卫监制,梁朝伟金城武主演,经过“三年筹备,118 稿修订,70 万字剧本,十个月拍摄”,于 2016 年 12 月 23 日上映。网友@艳光四射性冷淡在上映初便指出《摆渡人》的统筹失误与拍摄混乱。
一个剧本要修改 118 遍,这不是认真,这意味着不专业与失控,更意味着一个项目的草率和没有方向。
《摆渡人》的口碑毁誉参半,累计票房 4.8 亿,没有达到导演张嘉佳“票房过十亿才不亏本”的要求。如果按照片方占三分之一的票房推算,制作成本超过 3 亿。对于一部爱情喜剧题材的电影, 这样的投入无疑是严重超支。
小米唯一与内容相关的业务是智能电视。但小米电视负责人王川曾多次向外界强调,“小米不做内容”,小米不与内容方竞争。小米先后投资爱奇艺、优酷土豆、华策影视,创建“百川视频网站大联盟”,目的在于在不参与制作的前提下,获取海量的内容。据 36 氪 报道 ,小米还正在洽谈以 1.4 亿元冠名网络综艺《奇葩说》。总之,小米实在没有必要操劳自制内容。
财大气粗的阿里影业尚且面临如此窘况,后院正起火的小米自然顾不上开拓新业务。据 IDC 统计 ,2016 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排名,小米再跌一名,排在 OPPO、华为、Vivo、苹果之后,最终以 4150 万台的出货量名列 2016 年度市场占有率排名的第五,同比下降了 36%。2 月 10 日,在亚布力论坛演讲的雷军提到,当下小米面临的问题是“超高速成长之后的调整”,而小米的最终目标是要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在年会上,雷军也强调 2017 年的重点在于手机,没有提及对小米影业的规划。
本质上,小米还是一家科技产品公司,其基本盘并不在内容,不准备在影视上投入太多精力也是可以理解的。把优质内容留给更专业的垂直影视娱乐公司来制作,各取所需才是更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