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VOA(美国之音)引述总部的独立民调机构皮尤调查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社交媒体用户调查报告,20%的社交媒体用户表示自己对社会与政治议题的观点的调整是因为阅读了社交媒体上的信息;21%的社交媒体用户表示因此在众多问题上改变了对希拉里的看法,18%称自己对特朗普的观点受到了影响。
如果再结合主流新闻媒体的状况,或许更能看出社交媒体对公众的影响。据 BuzzFeed 在 11 月中旬发布的一项分析显示,在美国总统投票日前的三个月,社交网站网站的假选举新闻,比真实的新闻还要更受关注。来自虚假新闻网站与极端博客页面的 20 大假新闻的转发率高达 870 万,而像《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赫芬顿邮报》等这样的主流媒体的 20 大选举新闻,转发率却只有 740 万上下。
在刚刚过去的美国大选期间,假新闻一度在社交网络上泛滥成灾,“调查希拉里邮件门的 FBI 探员被谋杀”、“披萨店内窝藏与希拉里有关恋童癖团伙”等假新闻曾一度让希拉里的支持率大跌。
因此,苹果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的欧洲做出这一表态,也引起了不少可能性猜测。2017 年恰好是欧洲的大选年。在法国,极右翼民主阵线领袖勒庞 (Jean-Marie Le Pen) 在本月初开始了竞选活动,希望通过其反全球化的立场赢得法国总统宝座;在德国,高举反移民、反难民大旗的德国选择党民意支持率急速上升,并在德国 16 个州中赢得了 10 个州的议会席位;在荷兰,支持“荷兰脱欧”的极右政党自由党将参与 3 月 15 日的议会选举,民调显示该党的支持率排名第一。
美国之外,欧洲社会似乎也没能逃过假新闻的玩弄。
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空穴来风。在今年 1 月初,有一则假新闻声称 1000 名穆斯林高喊着“真主万岁”的口号,烧毁了一座德国最古老的教堂。这条消息在 Facebook 上引起了疯狂转发,导致欧洲支持反难民的政党的支持率都有所上升。
德国并不是第一次在社交媒体上出现这样的假新闻了。2015 年 9 月,来自叙利亚的阿纳斯·莫大马尼在柏林施潘道外的难民中心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自拍留影。随后,该照片在网上流传开来,使之成为德国最有名的难民。然而,六个月后,这张照片被卷入另一场新闻事件,由于莫大马尼外貌与出生于摩洛哥的恐怖分子纳吉姆﹒拉克哈维极为相似,网络上有谣言称,当时与默克尔合影的是拉克哈维。谣言被推翻后,仍旧有不少消息和新闻多次在 Facebook 上传播,使得 Facebook 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全世界范围内,社交媒体的影响都不断在公众的日常生活中渗透。
正是因为这些发生社交媒体上不断频发的假新闻事件,《牛津英语词典》甚至将“后真相”(post-truth)选为 2016 年的年度词汇。自从大众媒体出现开始,各种形式的新闻就如同“无形的手”一般成为左右公众情绪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指出,历史上关于假新闻影响政局的事件层出不穷,例如上世纪 20 年代《德国独立报》刊登的一系列关于犹太人的全球阴谋的文章导致了德国反犹情绪高涨;1924 年英国《每日邮报》的假新闻称英国工党和苏联有合作关系,导致工党在选举中大败;2003 年全世界的媒体都在控诉萨达姆·侯赛因 (Saddam Hussein) 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这一点直到现在都没被证实。
媒体发展到了今天,主流媒体上的虚假新闻可以说已经相当少了。但是各种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出现,让假新闻似乎又开始有了“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