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网络占据了人们大多数注意力的时代,社交媒体应该承担的责任变得愈来愈大。有人认为,社交媒体已经不只社交那么简单,而已经获得了和新闻媒体几乎同等的功能。
总部设在纽约的数据与社会研究所(Data & Society Research Institute)的首席研究员罗宾·卡普兰(Robyn Caplan)表示,“假新闻”不单是技术问题,其实和算法背后的经济和组织目的也有关。社交媒体若要认真应对假新闻,就必须承认,它们是基于财政与政治动机,着重于信息分享更甚于可靠信息的传播。Facebook 也须承认,它已成为主要的新闻传播商,再也不能只是靠系统的算法来运作,也得依据业务守则与宗旨。
在去年 12 月的《华盛顿邮报》上刊登过的两名网文写手的故事,或许能让我们对社交媒体上这些“爆款假新闻”有更清晰的认识。26 岁的瓦德和戈德曼两个人都是失业青年。在此期间,他们受雇写网文,第一篇就赚到了 120 美元。从此,他们“悟到”要成为社交媒体网红,就要“诱哄人们点进新闻文章”。
瓦德只需要 10 分钟就能完成一篇这样的文章,比如“别信任奥巴马:看看这桩恶心事,他刚在特朗普背后捅了一刀”。“暴力、混乱、冒犯性语言,这就是吸引人们的东西。”瓦德说,“我们的受众不相信主流媒体,用这些东西钩住他们绝对容易得多。”
如果只是为了吸引眼球,社交媒体上的“假新闻”也无法发展成为长期的“产业”。实际上,他们得到的是真金白银的回报。 《华盛顿邮报》援引戈德曼的话说,每千次浏览量有时能带来 13-14 美元广告收益。6 月至 8 月,当时他们 Facebook 粉丝还不足 15 万人,两人每月能挣 1 万至 4 万美元。戈德曼说,大选投票日前这半年的收入,顶他在餐馆当 20 年服务员。如今,他们聘请了律师、会计,还雇用了其他写手。
在大选初期,他们也曾尝试发布支持桑德斯或希拉里的网文,但很快发现抹黑希拉里和支持特朗普的内容获利最丰。美国广播公司评论说:“韦莱的企业家们对意识形态和权力游戏没有兴趣。他们的动机非常美国式——纯粹的资本主义。”
假新闻在美国大选的后期越发猖獗, 社交媒体没有第三方事实核查约束的特点,使得这些平台上的消息也逐渐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用户选择看到的并不一定是事实,而只是自己喜欢和赞同的内容。 而且,因为这些社交媒体的算法并不是完美的,越耸人听闻的消息越是得到更多的点击量和浏览量,这些“高互动”的内容就越容易被推送到前端。
从皮尤民调的结果中,我们还能发现另外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根据调查,47.5%的特朗普支持者说他们完全不相信政府经济数据, 20%表示部分不相信; 而希拉里的支持者中, 完全不相信政府经济数据的仅占 4.8%, 部分不相信的占 8.4%。
这就意味着, 选民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和对政府的信任之间具有相当高的关联度。不信任政府的人,也往往不信任主流媒体,反之同样成立。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特朗普和希拉里的支持者在这一点上就有很明显的区分。美媒甚至表示:“特朗普和希拉里的支持者,已完全生活在两个平行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