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自行车行业经过2015年的蛰伏、2016年的集体爆发后,在2017年无疑将会是定乾坤的一年:是合并还是继续一超多强局面,还有很多变数。无论是创新智能单车品类的摩拜单车,还是以互联网整合思维走共享经济平台模式的ofo,以及携不同的资源和背景跟风涌入的众多单车项目,都被拖拽至一个不断开拓新城市、铺更多量,抢下更多地盘的商战之中。
作为手握行业玩家命脉的“终极裁判”——政府,尚未在立法层面扶持“共享单车”。一些趋于保守的风投机构也处于观望之中,毕竟即使滴滴与Uber两大巨头在华市场握手言和,还是无法规避政策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至今依然没有获得(地方)政府颁发的网约车牌照,其模式合法性始终是一个问题。
那么,互联网单车行业是否也会卡在“政策关”前,单车行业发展是否存在政策风险?地方政府倾向扶持哪样的单车项目,为单车设置什么样的准入门槛?在摩拜、ofo以及其他单车项目之间,谁又有资格成为To GR(政府关系事务)的赢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