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个产品更新一个新功能,最大的动力是,希望这个功能能带来用户数、活跃度的增加,并让运营的数据曲线画出一道优美的曲线。QQ也是产品,所以它自然也免不了俗。根据2016年的财报显示,QQ的运营数据并不是那么美好,今年的用户数较2015年也只增长了2000多万,QQ (PC和智能端)第三季度的月活环比下滑了3%,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环比的涨幅也不大(只有1%),而QQ空间的活跃也存在一定比例的滑坡。值得一提的,QQ宝贝于今年4月也停止了运营。
这都折射出QQ在“量”上的困扰,去年学FaceBook做厘米秀,在手Q中植入小游戏概念,今年上线视频特效功能,显然和Snapchat如出一辙。求量,尤其是“保底中兴”对目前QQ老说异常迫切且至关重要。
而AR红包只是一个缩影。随着in、nice等更年轻的社交型APP的出现,18-29岁(此区间QQ用户数超过5亿)对于QQ而言的关键人口正在不断被切割并被竞争对手从不同侧面争夺和攫取。好在小的创业公司,虽然有较新的产品理念,但试错成本太高,以致于除非AR是他们本业,否则它们不会轻出。但QQ毕竟不同,他更向是互联网界的意大利队,极其擅长防守反击,在体量支持下,AR红包对量来说,或多或少有些帮助。
腾讯数据显示,2015年除夕夜,当天晚上QQ送出了5.62亿红包,刷一刷抢红包用户数达1.72次,人均424次。也能提供一些佐证。
今年的当量与去年相比,现金是2.5亿,卡券则达到30亿。这对量上的瞬时注血可谓意义重大。但加大卡券的力度,也反映出QQ对“质”的追求。
低龄化,从对飚MSN,到与微信“竞争”,这个词始终伴随着QQ成长。业界调侃QQ的低龄化,并不是说其产品形态幼稚,而是觉得18岁左右的年轻人消费能力可欺。早前剥离电商业务,也是对线上增值业务、网络广告业务突围上的失利。在QQ秀和会员体系,快要玩不转的年代,除了游戏,从“质”上说,腾讯需要老将QQ的强力支持。
30亿卡券=可能的消费场景。AR红包也意图实现当年微信红包春节绑8亿卡的宏伟目标。但梦想终归是梦想,不管是微信小程序也好,还是马上要上的QQ的AR红包,能否为腾讯打通线上线下,仍要画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