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短视频应用的鼻祖Vine去年终于被Twitter宣判了死刑,当12年历史犹老当益壮的YouTube在短视频时代花开第二春,Instagram和Snapchat牢牢把持着短视频社区和短视频社交的风口,后来者几无可趁之机时。中国自跟风Vine而起的短视频风潮在短暂的低谷之后,在过去两年迎来了大爆发。
虽然短视频社交领域被腾讯所垄断,不过在短视频平台方面却是老兵新将群雄逐鹿,社交、算法分发各领风骚。快手、头条、秒拍分别在各个维度单方面宣布自己“业界第一”的地位,在视频主、播放量、平台分成等方面较上了劲。
而在短视频内容领域,去年头部IP的大爆发与投资者的饥不择食,正在以比图文自媒体时代更快的速度吹起一个风口。然而,平台的分成大部分流向了金字塔顶端的头部内容,即便如此也难覆盖其高昂的生产成本。而对于金字塔基的大部分“追风者“来说,在短期内不见回报的情况下,“搬运工”或“剪刀手”成为他们的低成本的生存之道。
而在流量为王的逻辑之下,在移动互联网向三四五六线城市下沉的过程中,在头条视频和快手势不可挡的狂飙中,面向底层群体的“搬运工”、“剪刀手”、草根艺人才是这波短视频浪潮的主要力量,而不是被资本热捧的面向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媒体。
钛媒体也对目前国内各大短视频平台做一番盘点,总结它们的优势、劣势及平台特质,同时也会分析不同平台上的内容生成、分发机制,各家平台上都有哪些类型的视频生产者。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什么国外短视频社交如火如荼,而国内短视频内容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