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缪(Dong Ximiao,音译)在杭州的某家肯德基购买食品。像大多数中国人那样,他也掏出手机打算使用移动支付买单,但收银员却不假思索的问道:“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
问题是,董希缪想要使用Apple Pay支付这36人民币的餐费,但收银员却告诉她自己此前从未操作过Apple Pay交易,也不确定KFC是否支持这种服务。
“我确定肯德基支持Apple Pay服务,因此我开始教收银员一步一步完成Apple Pay交易,而她也对Apple Pay的操作如此简单感到十分惊讶。”作为人民大学的一名研究员的董希缪说道。
在中国引入移动支付服务一年后,苹果正努力在这个规模达到5.5万亿美元的庞大市场中拿下更多份额。然而,即便Apple Pay已经目前支持数家中国最大的银行和结算网络,但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依旧举步维艰。外界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于iPhone在中国数量过少原因所致。2016年,iPhone在中国销量仅占智能手机总销量的9.6%。
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似乎已经习惯于使用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和腾讯推出的微信支付功能。这两种移动支付方式不仅推出了多年时间,而且支持包括iPhone在内的所有移动设备。
晨星投资服务(Morningstar Investment Service)驻深圳分析师玛丽-孙(Marie Sun)表示:“我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ApplePay恐怕都无法在中国获得类似支付宝或微信支付那样高的市场份额。除非其中国竞争对手出现重大安全漏洞,从而导致消费者需要寻求替代服务才有可能迎来改变。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还没发现使用Apple Pay能带来什么额外的益处。”
对此,苹果发言人卡洛琳-吴(Carolyn Wu)拒绝通过电子邮件作出回应。不过,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Cook)早在2016年10月份就表示,尽管公司在大中华区的营收去年下降了17%,但自己对中国市场的前景感到“非常乐观”。需要指出的是,苹果于2014年推出Apple Pay,该公司当初的打算并不是希望其能够为自己带来显著收入,而希望能通过这一移动支付服务让iPhone比竞争对手更具吸引力。
如果说Apple Pay理应在哪个国家取得巨大成功的话,中国必定是其中之一。根据TNS Global Ltd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有40%的联网设备用户每周会使用移动支付功能,这也令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超过了中国香港和韩国。
当Apply Pay于2016年2月份首次亮相中国时,其合作伙伴已经超过数十个,其中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更重要的是,用户可以在ApplyPay中登记自己的银行卡或信用卡,并通过中国银联庞大的销售网络进行购物。这也就意味着,这个支付网络在一开始就拥有1000多万台支持轻触支付的终端设备。
与此同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则通过扫描二维码在线支付或通过其他方式支付,这让它们成为商家更轻松、廉价的选择。因为相较于Apple Pay和其他使用NFC技术的设备来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需要使用到的基础设施更加廉价。而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同样支持用户间的转账,或账单的AA支付,使其更像人们的现金钱包一样。
玛丽-孙表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是先行者,且依旧在进行许多促销活动,比如给予用户现金返还优惠来鼓励更多消费者使用自己的移动支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