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吐槽,滴滴是一家伪共享经济平台,根本还是一家套着互联网思维的传统出租车公司。这种说法虽有些偏激,但也能很大程度上反应出滴滴在共享汽车中国化方向作出的努力,适合中国市场的,才是有益于国内用户的。
滴滴要做的就是继续深耕国内市场,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开拓新的业绩增长点。市场的规范并不完全是坏事,在充分竞争状态下,滴滴重新梳理自己的产品结构、业务布局以及战略规划,打造核心能力,它依然是出行市场的No.1。
而对于Uber,当务之急是重塑内部的企业文化。有毒的价值导向将危及企业的发展,对平台用户和司机造成伤害,由此引发的多方面问题已经侵蚀到Uber的发展。在DeleteUber运动中,其一直以来的竞争对手Lyft在苹果 App Store 的下载量从第39 位,已经升至第 4 位,成为最大的赢家。如果走到极端,换掉卡拉尼克也不是不可以。
Uber和滴滴是共享经济在出行领域的两大典型代表,多年快速发展遇到成长的阵痛在所难免。只希望,能够安然挺过,继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