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质监局编制的团体标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共享单车技术条件,二是服务规范。而看似能够解决停放、破坏、丢失问题的大概也就是,GPS等硬性标配和服务人员的最低维持人数。但究竟能起到多少作用呢?
其中锁具和实心轮胎都能一定程度上加固共享单车的安全性,增加偷盗的难度,可实际上一些人仅需简单工具就能破坏单车,就像摩拜从一开始就是使用的实心轮胎和较为规范的锁具,可是在预防损坏和偷盗的事情上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效果。
相比较而言,GPS的效用就大得多,尤其是在运营维护方面,再加上市政逐渐配合单车企业共同治理,可能起到的作用就更大一些。上海市之所以把GPS作为共享单车的标配,一方面是为了绘制电子停车地图,另一方面是督促单车平台对共享单车进行合理的运营维护。
众所周知,目前共享单车的停放点只是简单的白色划线区域,而且对于一些没有GPS的共享单车来说,没有基于大数据统计分析而划定停车点,要想最大范围地惠及更多的用户很难实现,这其实也是随意停放的主要原因。而有了相关部门在停车点问题的介入,结合GPS显示的信息和他们对本城区的了解,显然这样的电子停车地图更合理。
更关键的是,据凤凰网报道,在设置的停车点上已经有企业在试行“电子围栏”,也就说以后如果没有将共享单车放置“电子围栏”范围之内,平台将会继续扣除相关费用。毫无疑问,如果这项技术真的能有效实现,将会大面积遏制随意停放的现象。
甚至将来结合实名制和GPS,即使是私藏共享单车、无钱可扣的用户也能精确锁定,或者是直接以冻结押金、不予归还、封锁账户的处罚来强制规范用户。
从这点来看,治理共享单车乱象并不是别无他法,无论是技术促进还是规范治理皆有法可行,只是单车平台目前多急于追求市场份额的较量,研发电子围栏意味着成本的提升,很多单车在未盈利之前,很难做到。
而且从摩拜和ofo目前的投放量来看,可以明显发现维护人员与投放总量的严重失衡是纵容不文明现象的重要原因。
以上海市为例,摩拜的投放总量为15万,其自身的运维人员和外包服务人员加在一起总共才500人左右,而有桩的公共自行车按规定是,每一万辆车要配备100个服务人员,也就是说对于治理更加困难的共享单车来说,起码上海市需要1500维护人员才能维持基本的合理运营。不过鉴于共享单车的发展状况,上海市将其标准降低一半,即便是这样摩拜也没有达到这个最低标准。
实际上运维人员对治理共享单车的普遍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市政虽然能在规范定制和治理方向上进行指导性建议,但归根到底还要依赖共享单车企业自身的执行力,如果一旦在有规则的前提下还不能按规矩行事,很可能会将共享单车置于市政的对立面,不利于其长久发展。
不过团体规则还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金油,尤其是单车损毁率高的难题,仅靠GPS和维护团队甚至很难找到这些破坏共享单车的人。
而且摩拜的信用体系看起来合情合理,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这就说明目前社会上并没有形成用户乐于举报的氛围,更多的还是要想办法能轻易找寻到这部分人进而进行相关惩罚,在这方面可能实名制会起到作用。另外团体规则并没有相关惩罚的细则,又或者市政希望单车平台制定更为合理的处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