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客的失败很是令人惋惜,毕竟曾经如此的大胆创新者竟沦落为随波逐流者。
关于嘿客失败的原因市场上曾有着很多分析,其实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做商业没有跳出快递思维。其实,嘿客的发展轨迹都是与顺丰集团的发展相对应的。
2011年,顺丰尝试开出便利店时便是抱着为快递主业服务的想法。那时快递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也是快递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很多快递企业都与便利店展开合作收取寄递快件。正是在那时,顺丰在末端配送网点增加了便利店业务。
2014年正式推出嘿客时,顺丰集团也在进行转变,那一年顺丰进行了很多创新变革,也是在那一年,顺丰推出电商件配送业务,加入了电商快递大军。从传统速运,到加入B2C配送大军,再到供应链服务商,顺丰已经不再是一家单纯的速运公司,它正在朝着多元化的综合物流企业发展。那时的顺丰急需了解电商配送业务,因此嘿客当时业务的重点是在店内以及嘿客商城为顺丰速运合作的电商客户提供推广与线上销售服务。
2015年,顺丰速运再次谋变。当时顺丰速运集团除了主业快递外,还拓展了普货运输、冷链物流等业务,力争从一家快递速运企业发展成一家综合物流企业。而今,仅仅一年时间,顺丰又欲从综合物流商向服务型企业转变。那一年,嘿客升级为顺丰家,提供的服务与嘿客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增加了全球直采和海淘专区。那时海淘、跨境电商成为了电商的新蓝海,顺丰速运也正在积极发展国际物流,跨境电商亦成为顺丰的客户。另外,顺丰还专门上线了丰趣海淘,试水跨境电商业务。
2016年,顺丰商业将线上线下的所有品牌统一改为顺丰优选,还推出了“一小时送货上门”到家服务。那时到家服务很是火爆,而到家服务离不开快递配送,顺丰借由顺丰优选进入到家配送领域的意图再明显不过。
从嘿客与顺丰集团的整体变化来看,嘿客的命运完全是被顺丰集团的主业所把控,嘿客自始至终似乎就是顺丰开拓新业务道路上的一只“小白鼠”。原本就是试错路上的“小白鼠”,自然不会有自由,成长也总是磕磕绊绊。这就是即使顺丰商业板块连续三年亏损,顺丰仍始终在坚持的最好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