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烧钱都叫互联网思维,也不是所有烧钱都能烧出TMD。
互联网的风口犹如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从电商到团购、从O2O到网红经济,再到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共享单车,风口上的公司和人一波接一波,可有一个话题却是经久不息,这就是“烧钱”。
百度“互联网烧钱”关键字,相关的结果接近300万,涉及的话题无非是“为何要烧钱”、“烧钱还能持续多久”、“下一个烧钱的热点在哪”,把两年前讨论的风口公司换成现在的风口公司,甚至毫无违和感。
烧钱的套路相似,公司也不少,可烧成独角兽、烧到盈利独霸一个领域的却没几家,这足以证明烧钱和烧钱还是不一样的。
几年前,互联网上流行一套评价年轻人的标准,叫普通青年、文艺青年和2X青年,套用到互联网公司的烧钱上就十分生动形象,所以你分得清互联网公司的普通、文艺和2X烧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