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国安是广州一家手袋制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入行已经十几年,一直为耐克、阿迪达斯、彪马、迪士尼、H&M等品牌商代工生产手袋和包。在国际品牌纷纷将制造中心从中国东南沿海迁到泰国、越南、孟加拉国等地的这些年,他经历了代工利润不断下滑的窘境。既要面对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涨,又要忍受品牌方压价。“你说你要10块钱,品牌方说另一家工厂9块5就能做,你接不接这单?”
大概一年前,严选团队在网上找到了他。他的公司有600多人,其中500人在生产线上,剩下的除去行政等岗位外,还有一个8人设计团队和20人打样中心。这种比单纯贴牌代工厂多出来的研发能力是严选看重的。这些工厂的流水线能力并不差,但是没有品牌。
没多久,这家公司的5款产品在严选上架,打出的是“Nike制造商”,多是单价50元以下的帆布包、化妆包、购物袋等。被平台编辑以生活美学的概念包装后,这些产品释放出素雅的小清新感。与此同时,在考拉上坚持写“三石哥私物精选”专栏的丁磊开始在严选上做推荐,他很喜欢穿严选上卖的T恤。
叶国安说,给国际品牌代工的毛利在10-15%左右,给严选供货毛利会更高一些,能达到20%。但他避开了同质化的日常女包品类,只做一些像化妆包、防水袋等更垂直化的功能性产品,因为它们的竞争度低一些。
现在,这家公司大部分销售额依然来自传统代工模式,但叶国安已决定加大与严选的合作规模,每个季度推荐几款自研产品给到严选做上架筛选。他感觉自己身份的一个转变是,从以前单纯的贴牌生产变成了严选的战略合作方,自主空间变大了。这背后是整个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愿望。
为适应电商的节奏,为网易生产智能插线板的广东一家工厂将过去的大车间拆成了几个小车间。其负责人丁贤林认为,大工厂在电商时代存在更大的管理风险,以每个小车间不超过100人的模块化运作更容易打造柔性供应链。这已经成为转型中的沿海代工厂的普遍做法,叶国安也对自己公司的大车间进行了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