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晚间,万科确认已与链家集团签订增资协议:万科将以30亿元入股链家集团,并明确表示看好链家集团的未来发展空间。中国房地产市场最重量的两只手,终于握到了一起。这一协议的达成,也意味着二手房市场历经数年的轮番恶斗,终于快要划上句号。
万科和链家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公布增资合作信息,绝对是老谋深算。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向来是一个政策导向市场。2016年的非理性暴涨,已经引起监管层面的高度重视,从人民日报发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伊始,各地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更多的措施,来促进整个市场回归理性。自2017年3月1日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6个省市相继推出新一轮的限购或升级措施。相较于往年,新一轮的措施细节甚至明确提出“两年内不能上市”这样创新条款,政府整治房地产市场的决心和力度可见一斑。
而市场走势也确实如政府所希望,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全国50城新建商品房住宅成交预测报告》预测,全国50典型城市房地产市场在2017年4月的成交预计下跌10%。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在2月接受采访也称:“新一轮为期两年的降温周期已经开始。”从中介公司高管嘴里得出这个结论,更具有里程碑意义——所有中介开始正视即将迎来的新一轮关店寒冬。
二手房中介本来就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以链家的市场份额占比,只会承担更多的固定成本。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链家成交超6000亿,录得税后纯利8.09亿,2016年超级牛市链家更是在1-11月一举拿下超过一万亿的销售额。以销售额乘以佣金点数粗略估算佣金,链家的营收已经极为恐怖。说一千到一万,以链家家底之丰,即便关店寒潮陡然来袭,熬过寒冬绝对不是难事。
但以链家的精明,未来两年才是真正的黄金发展机会,拿了万科这30亿,买的并不是自己的活路,而是所有中介对手的死路。
逆势扩张在中介行业不是新鲜玩法。房地产市场走好,买家接踵而至,中介公司彼此之间要击垮对手绝无可能。但市场变差,哪家中介撑不下去关店收缩,才是改变牌面的绝佳战机。在运营端,链家一直依靠单位区域内更高的门店密度抢夺房源打垮对手。更多的门店,就意味着更加深厚的社区运作,真实房源和买房者线下流量自然源源不断。
自2012年始,链家频频出手,在各大城市以收购竞争对手门店的方式不断扩张——但8000家门店,在链家眼里也就是个起点。新一轮30亿的资金到位,加上中介关店凛冬将至,粮草充足的链家只会以更低的成本继续鲸吞,进入更加迅猛的扩张节奏。等到房地产市场再复苏,市场已经陡然易主。
在这个档口,万科链家携手公布融资消息,就是要告诉对手——就算守得云开,你们也见不到月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