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跨境电商的溃败并不是跨境电商本身出现了问题,而是政策风向的改变,让跨境电商所有的努力化为乌有。
今年4月7日,由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税总局等十一个政府部门联合发布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产品清单》正式公布,其要求跨境电商玩家将数以百万计的SKU收拢到一份包括1142个8位税号商品的清单内。造成的最直接后果是,导致95%以上的保税备货商品无法进口。尽管这份清单被延迟到一年后执行,但已经让跨境电商的未来蒙上一层阴影,并反应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订单下滑严重,有数据显示主流跨境电商订单量预计环比下滑50%。正正电商方面也透露,原来差不多每个月有100多票货入仓,新政后入仓数量不到5票,每天订单量也从过去的超一万单变为几千单。订单的减少,直接让跨境电商的收入、利润受到极大压缩。
而投资者的态度也开始变得“暧昧”起来,原本围绕在跨境电商身旁的投资者已经开始远离,持观望态度,毕竟投资者也不清楚未来的政策会有怎样的变化。但正处于发展态势的跨境电商此时正需要投资者在资金上的支持,一旦投资者按兵不动,跨境电商的资金链就有可能断裂,到时候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此外,跨境电商最为倚重的商品之一进口奶粉日前也遭受到政策上的重创。《婴幼儿配方乳品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已于2016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进口奶粉需额外提交包括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发布的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的证明材料等3份证明材料,才能获得中国的配方注册资格。
但是进口奶粉品牌目前在华登记备案的有300多个,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进入中国的品牌超过1000个。这意味着进口奶粉品牌预计会锐减70%-80%,跨境电商将被斩断最有力的大手。
为了应对政策的变化,并让投资者重拾信心,跨境电商只能无奈抛弃保税备货模式,开始重点发力海外直邮模式。虽然不能再拥有自家商品货架,但海外直邮也免除了对对海外产品品类的限制,可以自由的选择入境商品。
但需要注意的是,海外直邮的成本比较高,无论是包装、填充物,还是人工费、转运、清关报关费用也较高,难以支撑跨境电商走下去。更让跨界电商无奈的是,依靠海外直邮模式虽然还能勉强支撑,但却沦为了中介,健康的商业模式被彻底击碎,未来前景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