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电商平台发展日益壮大,但长期来看,虚假价格的横行让电商平台的名誉出现严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电商竞争的战略模式的转变与中国电商行业的转型。
临近“双十一”,各大电商营销大战一触即发,然而一则新闻却给出了警示。
日前,来自北京市发改委官网消息显示,该部门近期对北京国美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罚款20万元,并且公布了其32项价格违法行为,主要包括商品页面显示价格与销售界面价格不符、限时促销长期持续、促销活动价高于商品原价等等。
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当然,我们要知道,这并不是个案。对于国美在线而言这不是第一次吃罚单,今年5月,国美在线同样因虚假价格问题被国家发改委处以50万元罚款。
其他电商也有类似情况。根据媒体8月的一份统计,2015年以来,全国工商部门对国内几大电商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有255份,而所涉及问题类型中,虚假宣传超过一半。
此外,虚假价格的动机何在?对于电商而言,随着近些年移动消费迅猛增加,不少资本涌入这一领域,昔日的“蓝海”也开始变为“红海”。
在信息更为透明的今天,一方面,电商不得不费力进行价格战;另一方面,营销压力也确实增加,因此各种虚报价格行为也应运而生。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提交的《2015年“双十一”综合信用评价报告》,大部分促销商品趋向接近2015年最低价。但在750多万件促销商品中,仍有过半比例的产品出现事先提价、当天降价的情况,部分甚至提价2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