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对淘宝、天猫、易迅和京东商城等一系列网上购物平台产品抽检的结果。有效送检样品为497批次,检出的172批次质量不合格商品中,内在质量不合格的约占93%,仅标志和说明不合格的约占7%,总体不合格商品检出率为34.6%。
中国青年报近日公布的一份与网购商品有关的社会调查显示,2001位受访者中,36.5%的受访者对网购商品品质的期望值要低于实体店商品。
商品合格率堪忧,消费者甚至已经接受现实,亦不抱有过多要求。这样的情况让人深思,为什么商品质量问题多年没能得到很好地解决?甚至消费者自身对网购商品质量也不抱有太大的期望?
网购在我国已普及多年,不算新鲜,然而商品质量问题依然严峻。虽有评论指出,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的调查本就是专门针对投诉率较高的商家进行的,因此报告中的不合格率偏高是正常的。
即便如此,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抽检结果显示,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28.7%,一年过去,不合格率不降反升。
即便抽检不是针对所有商品,不合格率的上升,依旧说明目前网购商品面临着较为突出的质量问题。从政府监管部门到电商平台到商家自身,都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全方位监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