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的报告显示,目前生鲜食品在我国的电商渗透率不到1%。在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实现盈利的只有1%,基本持平的有4%,有88%略亏,剩下7%则处于巨亏状态。由于同质化严重,产品成本过高,冷链物流保障难度较高等因素导致诸多生鲜电商消失。易果联合创始人金光磊也曾表示生鲜商品标准化及冷链物流瓶颈是生鲜行业天生的两大难点。
“从总体上看,现在我国生鲜商品处于个性化发展阶段,要迎合各类型消费者喜好,同一产品差异很大很难形成统一。”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生鲜产品的保存是有标准的,不同产品有不同的标准,但让消费者自己鉴别就很难,另外,数据获取的真实性和及时性难以保证,导致追踪产品质量困难。
制约生鲜行业发展的另一因素就是冷链物流。据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0%、50%和65%左右,腐损率为15%、8%和10%左右,相比发达国家5%的水平仍较高。
上海精裕捷星物流有限公司冷链公司总经理任易颖在12月7日对本报记者指出,当下生鲜行业集中程度低,企业竞争力不强,仍无具有超强整合能力的企业巨头出现。运营分散现状使企业各自为阵,企业标准不统一,行业内规章制度不完善,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堪忧。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生鲜电商企业仍然处于亏损状态。“生鲜配送的时效性要求比其他种类更高,目前高腐损率和高额的冷链运输费用导致生鲜行业成本很高,所以企业如果选择销售低端产品,就不能达到相应的经济效益;但如果选择销售中高端产品,消费群体就相对要少一些,也是亏钱的。”任易颖表示,将来生鲜行业的盈利模式或将是先扩大产业规模占领市场,随后瞄准中高端市场抓住特定的消费群体,再从中获得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