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497.1亿元,占农产品零售总额的3.4%。有统计机构预测,到2018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可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283亿元,生鲜作为民生刚需产品,发展潜力巨大。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生鲜电商出局者不断的同时还有新玩家陆续入局。
熊峰对记者解释:“从整个行业来看潜在利润很大,现在企业还是想通过渠道垄断获取超额利润。”他指出,只有当产品内部资源整合效率足够高,能够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以及用户收入提高、市场分化程度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生鲜电商才会从中获利。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之前生鲜电商“各自为阵”的局面,当下抱团取暖趋势明显。很多企业依靠传统经验进入生鲜行业,但进入后发现生鲜产品供应链极其复杂且高度非标准化,自身整合能力不足,不得不选择“抱大腿”。易果生鲜首席战略官罗彤曾公开表示:“以前做生鲜解决一个痛点后就可以满足顾客,但现在顾客需求也多了,探讨的就是全方位的、一个又一个的痛点。虽然易果和很多企业都没办法解决全方位的痛点,但是大家可以通过合作、抱团取暖的方式来满足这种需求。”
除需求因素外,资本因素也驱使生鲜电商抱团取暖,市场培养需要过程,大多数生鲜电商现今并不盈利。任易颖对本报记者指出:“从外部原因来看,随着国内消费市场扩大,抱团也是市场运作不断求新求变的一种模式。另一方面从内部来看,很多企业想法很好,但是落地效果不好,实际操作控制很难,依然处于‘烧钱、烧补贴’的初级阶段,这也使得生鲜电商企业不得不背靠大平台。”此外,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生鲜电商在未来一段时间仍被看好,预计仍会维持高利润率、高增长率。参照国外的发展经验,国内生鲜消费市场广阔,随着消费者要求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革新,运输和损耗成本都将减少,冷链运输及对生鲜产品的追溯模式都将普及。生鲜行业发展前景不可小觑,仍将会是下一片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