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基于业务需求而产生的技术,显然并不能让一家市值2500亿美元的公司满意。尤其是,它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一直都以雄心勃勃著称。
张勇不断强调要“向技术要红利”。这已经成为他发言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句子之一。
马云则更加不客气。他对阿里巴巴的技术人员说,“你们听了不要不高兴,现在阿里巴巴的技术研发,有点像游击队带了个兵工厂、弄两个手榴弹。手榴弹造得快点是可以的。但现在我们已经是这么大的经济体,必须建立起NASA这样的机构。”
他一口气划定了一系列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语音技术、生物识别、芯片技术、操作系统”,“兵工厂没有办法造出导弹,我们必须建立导弹机制的思考,我们需要建立强大的对未来技术的思考,我们不能走原来的路。”他提到自己在2016年提出的“五新”,说新零售已经在落实,新金融正在布局,“已经到半路了”,接下来“必须组建阿里的新技术”。
要把董事局主席和CEO对技术的要求变成现实的是张建锋。在张建锋眼里,云计算和IoT是最为重要的两个领域。
马云把大数据拆成两个部分,云数据和大计算,储存在云上的数据,以及庞大的计算能力。张建锋说:“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基于数据的,所以,现在风头最劲的公司都是有数据的公司,比如谷歌、Facebook、阿里巴巴,因为直接面向用户的服务,每天都会产生很多活数据。”
至于计算能力,张建锋考虑的是,“能不能把计算能力做得与众不同”,“如果全部都是基于GPU,其实大家的能力差不多,因为这个能力是英伟达(Nvidia)定义的。所以才有人要做专用芯片,比如谷歌要搞TPU,我们要搞FGU。阿里巴巴这样一家体量的公司,必须去做一些自己的研究。”
第三步是对行业的理解,“这是今天整个人工智能面临的最大挑战”,“最稀缺的是人工智能和产业的结合”。
而在IoT上,阿里巴巴则有“很大的计划”,从芯片、语音交互到硬件,都会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