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数量上不同之外,中小型的单体诊所,相对来说盈利压力更小,大型的全国口腔连锁,重资产模式,面临多方的压力。牙椅及配套设备、全景X线机及CT机等基本设备、必须耗材药品、房租成本、线上品牌运营、医生工资成本等,皆是不可承受之重。除此之外,医生流失、运营管理效率低、获客成本高等也对大型口腔连锁的盈利提出挑战。
2017年年初,运营11个月的大型单体奥克斯口腔诊所倒闭了,记者粗测其成本,3030平方米营业面积,北京朝阳区东三环,每月租金及物业支出高达100万元,光医生成本,每月固定人员支出预计28万左右,仅这两项,每月的固定成本就128万元。
回溯创立之初,奥克斯集团可是预计3-5年内投资30亿元,通过并购、新建等方式逐步在全国建立30-50家门诊的口腔产业布局,成为中国一流的口腔连锁机构。野心之大,其实正是目前但凡有点争夺血性的口腔连锁,大肆扩张的缩影。
作为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口腔诊所,医疗风险相对低,确实也是民营资本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2014年7月,拜博口腔获得联想控股10亿元投资,此后两年时间,其门店从75家扩张到接近200家。2016年8月,欢乐口腔完成华泰医疗产业基金领投的3.5亿元A轮融资,提出扩张至百家门店的目标。2017年3月,马泷齿科中国公司完成1.1亿人民币C轮融资,布局口腔全产业链。佳美口腔的扩张和合并收购,更是惊人的飞驰速度。
通过专业连锁的方式快速复制,开店,盈余,再开店,成为很多扩张的既定模式。不过,大肆扩张的背后,暗藏风险。
高质量牙医的缺失,管理效率低下,获客成本高,没有竞争力,很容易出现资金断裂的情况。这时候,独立的诊所或者小型区域连锁是最经济的状态。在同一个城市布局高密度的门店,远好于在不同城市低密度的扩张。
因为口腔诊所,最大的固定成本都在店里面,最有效率的方式是扩大这个店的患者数量,而不是把店开到全国或者世界各地,大型的连锁并不具备规模优势。除非又有新的技术升级带来的行业格局变化,成本结构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它才有机会更好的把这些固定成本,分摊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