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3-5552

场景拓展下的巨头战争

 
2017-05-04 16:30:14所属分类:行业动态

当线上的场景已经无法再有效拓展时,互联网的发展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所谓的“下半场”——线下场景拓展。在过去的几年,传统行业由于固有工作流程的弊端,导致其行业效率始终无法提升,而互联网逐渐开始与线下产业结合,于是,一个新的名词“互联网+”应运而生。

\

此时的互联网巨头,都在虎视眈眈任何一个可以产生新流量的场景,譬如五年前开始火爆的O2O,譬如最近更加火爆的共享单车。

我想,此时你一定会默默问一个问题: 互联网巨头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在乎流量呢?

其实很简单, 互联网是一种效率工具,它本质上并不进行制造生产 ,我们日常消费的所有东西中,没有一样是互联网公司主导的,互联网是通过连接产生规模化,改变了曾经的产业模式,从而通过极低的边际成本获取利润,无论是ToC的业务,还是ToB的业务,本质上都是如此。

我们举一个例子:

过去二手汽车交易行业是一种典型的供应链模式,从卖家到买家,中间隔了许多中间商。由于信息不对称、获客成本高等问题,中间商可以通过它自有的渠道资源帮助卖家和买家找到对方,从而在中间盈利。

从2014年开始,人人车等一些二手车交易平台上线,它本质上和中间商并无大的区别,但是它通过网络传播的效应,在任何的买卖双方之间直接建立连接,巨大的网络连接效应使得信息不对称、获客成本高等问题不复存在,本质上革了过去中间商的命。人人车第一步挣的依然是连接带来的3%的信息服务费(当然,人人车还有其他的赚钱之道,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如此看来,如今的滴滴出行、美团外卖,甚至淘宝网,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

正是因为互联网并不直接进行消费品的制造和生产,所以它必须通过连接来达到网络效应,进而实现盈利。所以,互联网公司必须拥有巨大的流量,或者说相对大的流量,才能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和壁垒。

而巨头更是要涉及各种ToC、ToB的场景,把持其中的流量,保持自己的优势,从这一点来说,流量几乎就是巨头的命脉。

还会有其他巨头进场吗?

一定还有更多巨头进场,只是他们进场的姿势会各有特色。

流量即用户。在我看来, 流量有两个维度的价值:广度和深度 。

举个例子来看流量的广度和深度:

1. 比如最早的新浪网,它上线的时候需要不停地去传播自己,让更多人知道自己,从而让更多人成为自己的用户。新浪网一开始并不关心你是谁,也不关心你从哪里来(上一个访问网址是什么),你要到哪里去(下一个访问链接跳去哪里),它只想你来访问它。从这一点来说,新浪网一开始和央视没有区别,用户只有群体概念,没有区分概念。这种流量,是为广度流量。

2. 再后来的百度,它从上线伊始就决定追踪用户的行为轨迹,并且积极和各大网站建立cookie互通,一个用户在百度的访问过程中去过哪些地方(访问过哪些网址)都会被记录下来。百度依靠这种巨大的数据,可以将用户分组分类,甚至可以定焦到个体。此时的流量已经被数据化切割,这种流量,是为深度流量。

很明显, 流量必须既有广度,也有深度,而能够产生巨大价值的,一定是最终的深度流量 ,这也是为什么大数据会这么火的一个原因。

所以, 巨头们拥有的能量是让流量更有深度,所以它们现在看重的最关键是流量的入口。线下场景的流量是一个比线上复杂得多的流量,想要建立这个线下场景的入口谈何容易 ,这一定是一个逐步吞噬的过程,红利来得不会有线上那么疯狂,但也会非常的刺激。关于这一点,我在文末最后一节会再次讨论。

Copyright © 2013-2018 合肥彼岸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地址:合肥市高新区亚夏汽车大厦17楼
工信部备案号: 皖B2-20150071-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50071-4 安全联盟认证 安全联盟认证 安全联盟实名认证

copyright@2015 合肥彼岸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400-893-5552 0551-65371998 QQ:800022936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亚夏汽车大厦1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