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在的互联网行业,不断地有新的公司冒出,有新的商业模式成形,有新的产品形态影响着大家的生活日常,也不断地有互联网公司灰飞烟灭。
互联网这个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注定是年轻人的天下。
得敢想敢干敢创新,耐劳耐操耐折腾。
身处这样的从业环境下,30岁以上的互联网人该如何找到自己的职场安全边际?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以下的信息。
2016年下半年,暴风魔镜CEO黄晓杰发布公开信表示,通过拆分和裁员,暴风魔镜由500人团队缩减至300人。
2017年3月1日,Intel参与投资的VR全景相机企业完美幻境,所有员工都收到了裁员邮件,除CEO、销售总监、市场总监和软件总监四人外,所有员工全部被裁。
16年底-17年初,滴滴、乐视等知名互联网企业陆续曝出裁员的消息。
据传华为从今年春节之后就开始内部清退34岁+以上的员工,以此腾出位置来汲收更多的年轻血液进入华为。事件发酵了几天之后,华为的官方发消息出来辟谣。
“其实你什么都没做错,就错在你太老了。”2年前,马化腾在参加香港大学“DreamCatchers”创业论坛时,在谈到网络第一代创业者与年轻人的差异时,开头所说的第一句话。
2014年的媒体报道中指出,阿里集团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依次精略推算,现在的平均年龄应该不超过30岁。
2015年, 在互联网人才聚集的深圳,人口平均年龄为33.6岁。
在继续深入之前,我收集了7个案例,我们可以先看看身边的互联网人的生存状态。
我已经不在乎爽不爽了,关键是要让团队做出成绩。
Y哥来自湖南,计算机专业毕业, 先从事研发工作,爱好足球,喜评三国,似笑非笑,看似不张扬,但经常是人群中的核心。干工作举重若轻,很少见有发愁的时候。十年之内将行业内的知名公司换成了个遍。
金碟、华为、思科、中国移动、民生银行,还有两三家不太知名的公司做了职业生涯的过渡。最近的职位的是一个新兴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负责人,实现了职业生涯的跃升。最近问他工作爽不爽?他说已经过了那个自己爽不爽的阶段了,关键要做让团队做出点成绩来才行。不然,下一段职业生涯就不一定有这样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