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公司的展业前提,是拥有大数据,脱胎于大数据公司百分点科技的百融金服,在起始阶段具有先天优势。百融金服的创始人兼CEO张韶峰此前担任百分点科技的COO兼技术副总裁。
“百融金服原本是百分点科技的金融事业部,百融金服起步的的第一桶‘数据‘,也是来自百分点。今天,百融金服通过自身业务合作已经进一步积累了更加丰富的数据,同时通过百分点,仍然能够获取和更新用户行为数据。”赵宏强介绍。
公开资料显示,百分点科技成立于2009年,为近2000家互联网和实体企业提供大数据平台搭建和大数据驱动的SaaS应用,客户涵盖制造、金融、汽车、零售、快消、电商、媒体和政府等行业,累计沉淀了5.5亿用户画像。这些数据并不全是信贷类的强相关数据,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些数据维度更加丰富,为精准营销、风控等服务提供原材料。
“2015年我们还处于打磨产品的阶段,风险罗盘刚刚问世,总体客户数不过200多家,但是到去年年底,我们已经为超过1500家各类金融机构客户提供贷前、贷中、贷后的专业服务。”赵宏强介绍。
赵宏强表示,撬动客户更需要依靠产品质量和专业服务以及用户口碑所形成的品牌效应。能够在各类金融机构的CRO圈子中获得广泛认可,其商务效果比动用几百人的销售团队更为见效。
查询量,是检验一家金融大数据风控服务商数据应用度的硬指标:百融金服当前日均查询量已经达到280万。
关于大数据金融公司的竞争壁垒,当前有两种观点,一部分从业者认为,随着数据管理更加规范,数据源获取将变得更加公平,大数据公司最终比拼的的是数据处理能力,“独家数据源”的竞争优势将逐渐被削弱;另一部分从业者认为,独家优质的数据源是企业获得先发优势,进而扩大马太效应的重要因素。
对此,赵宏强认为,海量多维的数据源、团队多年的数据处理经验以及对金融行业的理解构成了百融金服的核心竞争力。
稀疏的数据在对接金融机构的查询需求时,会导致匹配度低,一方面用户体验差,另一方面也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在数据量和查询量都高的情况下,数据的复用度才会高,数据成本能够下压,模型也能够得到更多反馈。
“在服务了大量客户之后获取的经验更为重要。”赵宏强表示,当前开源技术非常多,数据处理能力也不是绝对壁垒,经过大量实践之后,懂得金融行业的痛点,知道如何将工具(数据处理技术)和原料(数据)有效结合,进而为金融行业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才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