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上交所上市的休闲食品连锁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在研发新一代门店,该门店将来会销售生鲜、即食商品甚至日用品(简直就是另一个版本的便利店)。
一家水果连锁店的负责人给笔者算了这一账,加盟他们的水果连锁品牌最长18个月可收回成本。而一位便利店加盟主表示,投资一家便利店要完全收回成本至少要五年时间(从投资收益来看,前者更划算)。
上述两个案例说明,互联网使得竞争趋于无边界化,一些跨界而来的,甚至此前风马牛不相及的业态正在成为便利店的“新敌人”:要么分流你的消费者,要么分流你的加盟商。
罗森便利中国区副总裁张晟在接受《商业观察家》采访时表示,短时间内,便利店市场还将是泾渭分明的两块市场——互联网(B2B)做它的三四线城市、五六线城市,甚至是改造农村里的杂货铺。罗森、7-11、全家等紧密型加盟模式的日系便利店,做吻合自己的一二线城市。两种模式还谈不上正面比拼。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便利店行业正在加速向前推进,B2B企业涌入便利店领域产生的“鲶鱼效应”加快二者产生交锋的速度。因此,目前虽然两种模式没有产生正面的直接竞争,但很快将会面临“短兵相接”的局面。
事实上,在一些区域市场已经开始有了这种态势。以美宜佳进军湖北为例,去年11月美宜佳在湖北成立分公司时门店尚未营业,但它的配送中心已经就位。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位于武汉市黄陵区的立体仓库于12月投入使用,仓库总面积6000平方米,可以满足2500个商品仓库的分拣、配送、冷链等功能。
但湖北便利店市场这块蛋糕,早已被日资便利店巨头罗森盯上。去年2月,日本罗森与武汉中百签署合作协议。按计划,中百将以“直营+加盟”的形式在3年内至少开出500家“中百-罗森”的便利店,其中90%为加盟店。
根据2016年11月的数据显示,美宜佳的门店规模已经超过7200家。且继续以每月100家加盟店的速度疯狂扩张。据相关经营者表示,美宜佳将自己定位为零售商与批发商的双重角色。例如将商品分为常规商品与个性化商品,其中常规商品与品牌商厂家直接供货,通常低于市场平均价格,而个性化商品则主打进口商品与自有商品,这相当于抓住了夫妻老婆店在供应链、商品管理以及门店运营等方面的痛点。
相比之下,以罗森为代表的日系传统便利店的盈利周期普遍较长,投入比较重资产,灵活性比较小等多种原因,被称之为“带着镣铐跳舞”。
或许有观点认为,罗森的竞争对手应该是7-Eleven或者全家才对。但在当前的无序化竞争时代,一个业态真正的敌人并非只有跟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更大的杀伤力来自跨界的物种。以日系便利店为例,它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散落各个市口的夫妻老婆店,甚至是隔壁一家经营到深夜的沙县小吃。
举例来说,一个拥有数十万资金和一间铺面的加盟者,选择加盟重资产投入和严格管理的罗森便利或者是投入成本较低,更加符合本土市场的美宜佳,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