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有的出行业务遇冷,无法支撑如此高的估值时,滴滴只能寻求新的故事。
对于5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滴滴表示了在布局国际化与前沿智能交通科技上的决心。滴滴创始人程维说,“成为智能交通技术的领导者,并通过积极的国际化部署推动世界交通和汽车产业变革,是滴滴发展的核心愿景。”
全球化方面,滴滴出行采用合纵连横政策拓展海外市场。梳理发现,自2015年至今,滴滴出行已先后投资包括东南亚地区的Grab、美国Lyft、印度Ola、巴西99 Taxis等出行平台,并于去年11月宣布与安飞士巴吉集团(Avis Budget Group)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为中国用户在近17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境外租车服务。在国际市场上滴滴将面临Uber的激烈竞争。同时,国际市场上对网约车的态度并不明晰,此前,包括韩国、意大利、法国等多个国家对Uber进行禁止,滴滴出行出海似乎也将面临同样难题。
在4月28日的融资消息中,滴滴出行表示,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滴滴出行已具备条件在智能驾驶和智慧交通方面取得系统性突破。目前公司已经在硅谷成立美国研究院,借此吸纳顶尖科技人才,并计划在关键技术领域进行深度投资。今年1月,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表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全世界最大的无人驾驶和新能源汽车运营商是滴滴出行未来的主要目标。
从当下情况来看,无人驾驶领域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只是望梅止渴的业务,距离商业化还很遥远。滴滴出行在这一领域能否赶超谷歌、百度等巨头暂且不论,要想在这些业务上有所突破,投资人还要做好再拿出上百亿美金去投入的心理准备。但是,未来是否还有新的投资人愿意为滴滴遥不可及的梦想买单,老的投资人是否还有耐心维持这个脆弱的估值泡沫?即使投资人把赌注放到了无人出行领域,商业价值又有几何?
入局无人驾驶汽车,进军造车领域.......滴滴出行的选择看似很多,但貌似又没有真正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