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先,VR也是被视为突破硬件瓶颈的利器,通过沉浸式的体验,让用户进行全新的交互体验中,但碍于VR技术视场分辨率低、使用后晕眩,硬件携带不方便的各种原因,导致VR在移动应用端短时间内得不到全面普及,相比之下,AR以相机为展现载体,用增强现实的方式重塑用户的交互体验,普通大众用户的参与门槛较低,同为一样前沿技术,AR的亲民性为它铺开市场打开了正道坦途。去年风靡全球的任天堂AR手游《Pokemon Go》创造了同时在线超过3000万玩家,累计全球下载量超过5亿次,玩家日均使用时长为33分钟,更是超越了Facebook。Pokemon Go的流行让大家看到AR技术在应用端的潜力,此后各大平台都在争相布局做AR。
in在2016年12月独家推出了自己的AR拍摄的功能,并开始支持短视频记录和分享,在圣诞节期间有160多万用户参与了AR拍摄。由于AR的拍摄功能的井喷,in在2017年第一季度的营收,相对于2016年度第一季度营收提升了5倍有余,这得益于in已经超前一步,和欧莱雅、美宝莲、科颜氏等不少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进行了合作,试水了AR的商业化价值。一直希望激活社交属性的支付宝,2017年的春节期间也正式推出了“AR实景红包”。AR实景红包基于“LBSAR红包”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红包形式,AR红包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都大大的提升了。整体上AR技术的相对成熟,在表现和表达上会更有可塑性。
AR技术上的不断完善,让AR在应用层面更加给力。最近美拍邀请了柳岩等明星推出了百变背景的新功能,可以在视频中不断切换自己的AR背景,让用户可以瞬间变换AR视频的背景和表情。而in则联合《奇葩说》推出了AR超时空相机,这款AR相机真正做到了360度渲染AR背景,真实还原了《奇葩说》的场景。因为是360度的渲染,这种体验类似于VR的沉浸式,让用户有一种参与《奇葩说》现场的体验。美拍和in APP所尝试做的都是让AR在应用层面先捞到一批原始用户。至于这背后涉及到的图像识别、机器学习、场景渲染等技术其实也不简单。
要打造AR超时空相机的效果,关键技术在于移动端的实时人像分割,这是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语义分割技术。而这项技术有两大挑战:第一个是语义分割技术需要精确度非常高,第二个则是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技术需要强大的GPU做计算支持。目前的智能手机基本上都无法同时支持这两个领域的挑战。美拍、in、faceu等以相机为载体的应用平台各自在技术上探索耕耘。我们在使用in的AR超时空相机时会发现,背景和人像边缘的融合度视觉感官并不突兀,但这背后技术在人像分割精度打磨上要经历多少周折,作为普通用户并没多少概念,而一旦边缘出现瑕疵,用户立即会产生负面反馈。技术升级到体验级要走的路远远超过技术本身,这正是为什么大部分VR公司都说自己技术成熟了,但用户并不买账的原因,而AR却因为体验而得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