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财经媒体、社区论坛、微信公众号等关于风险备用金存废争议不断。也有人认为:“风险备用金已经成为网贷平台的标配,不能轻易取消。”为此,一些平台在风险备用金改名上动脑筋,将名字改成“风险互助金”、“风险保障金”、“质保服务专款”等。北京市金融监管局有关人员提出“网贷平台可以设置‘风险缓释金’来取代备用金。”
麻袋理财研究院认为:“风险备用金存在诸多鸡肋,以上做法也只能消弱网贷平台的信用背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外,还有一些网贷平台会拿风险备用金来欺骗投资人,掩盖了项目真正的风险点。”
风险备用金存四大鸡肋
1、存被挪用风险,却受不到法律制裁
虽然网贷平台将风险备用金放到指定银行存管,但是资金的使用依然只受网贷平台支配,不受法律监管,全靠平台自觉,道德风险极大。
此外,如果有不良平台将风险备用金挪用,比如拿去消费、挥霍,投资者就开始怀疑风险备用金的作用,这将会对正规的使用风险备用金平台保障的平台产生较大影响。类似于近期的现金贷清理整顿,就被不良的高利贷公司搞乱,被媒体大肆报道,最后导致监管出台监管政策的。
2、提取比例无法确定,可能无法覆盖坏账
该模式的基本原理是用风险备用金覆盖坏账。举个例子,假设坏账率5%,风险备用金的收取比例超过借款金额的5%,比如10%,就可以完全覆盖坏账。
实际上,该模式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即假设借款人足够分散、借款金额足够小,依据统计学理论,借款的不良情况就服从正态分布,也就意味着坏账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只要提取的保证金比例超过坏账率,就可以覆盖借款人的坏账。但是,现实中,很多网贷平台只在特定的城市或者区域经营,覆盖人群有限,不能做到有效分散,导致该模型无效。简单理解就是,不出风险时坏账率极低,一旦风险发生,就是大规模的出坏账,直接导致风险备用金不能够覆盖坏账。
3、垫付逾期借款,存自担保嫌疑,合规风险较大
据2016年8月24日相关监管部门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第十条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从事或者接受委托从事直接或变相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明确了网贷平台的信息中介定位。
不管是北京监管部门要求风险备用金从平台利润中提取,还是像其他平台一样将风险备用金改名,风险备用金的本质仍是在借款人出现逾期时垫付投资人的损失,目的都是增加投资人对平台的信任。由于这笔钱的归属一直模棱两可,一般被认为属于平台,相当于平台拿自己的钱来为自己的平台来担保,这么做合规风险较大。
因此,很多网贷平台对现有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调整,取消风险准备金机制。类似于投哪网,尝试通过与保险公司积极探索履约保险模式。
4、大量资金闲置,三方皆损
截止2017年一季度末,宜人贷的质保服务专款高达9.97亿元,人人贷保证金账户余额4.52亿元,拍拍贷的风险备用金也有4.41亿元。
一般情况,风险备用金是不能拿去做高收益投资的,只能存银行活期或者定期,利息极低。而目前网贷平台一年期理财产品收益在1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一家网贷平台有5亿元风险备用金,那么一年损失的收益将是5000万。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备用金累计会越来越多,资金闲置就越来越大。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人对平台的信任,但长期看,这么做提高了借款人的融资成本,也降低了平台的利润,还有可能压缩了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形成三方皆损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