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实体零售企业也在尝试进行转型。对于需要在资本市场讲故事的上市公司而言,全渠道是一个很好的由头。事实上,近年来一些转型互联网的实体企业就是用全渠道给资本市场讲故事。从最早提出这个概念到至今为止,已经多年过去了,我们通过分析财报基本上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实体零售企业的全渠道转型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在这里我们列举苏宁云商、王府井集团以及步步高这几家当年曾被视为标杆的企业来逐一分析。
先说苏宁云商,它提出线上线下一体化战略并且由原来的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以来,已经度过四个年头了。按照苏宁自己的说法,“2016 年已经进入转型收获阶段,零售业务规模效应显现,运营效益提升,苏宁物流、苏宁金融板块基于多年的超前投入储备,资源优势及价值逐步凸显”。
但从财报来看,近三年以来主营业务连续亏损,旗下苏宁易购的增长进一步放缓。数据显示,苏宁易购2016年线上平台实体商品交易规模为805.1亿元,同比增长60.14%,而2015年增长率是94.93%。同时,苏宁易购与死对头京东的体量差距在进一步扩大,目前仍看不到弯道超车的迹象。
有媒体分析称,2015年8月,阿里集团以每股15.17元,投资280亿元人民币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而截至2017年5月4日,苏宁云商的收盘价格为10.29元,以阿里持股18.6亿股计算,马云这笔投资账面已经亏了91亿元。
再看王府井集团。王府井集团转型分为两大模块,一个是去百货化,投资便利店、开设精品超市以及奥特莱斯等;另一个就是全渠道。去年11月,王府井集团调整组织架构,合并市场部、电商公司和全渠道项目组,成立全渠道中心。但上述种种努力并没有带来业绩上的改善,财报显示,2016年王府井“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38.12%。
步步高作为善于迎合市场潮流的区域零售商,从最早提出要做“区域版阿里巴巴”,到后来成立“云猴网”,再到后来试水跨境电商,拓展云猴全球购等一系列处于行业前沿的大动作,虽然每一步都能触动资本市场的兴奋点,但上述动作对主营业务的裨益却是难见成效。反而去年后半年以来,步步高加紧拓展西南市场、投资数十亿打造梅溪新天地项目等举动,从这些举动来看,步步高其实是在向实体回归的。
资本市场需要题材,资本市场也永远能找到题材。全渠道的概念刚刚过时,新零售的大旗便已经竖起来,但实体零售业经营者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我们认为,零售业上市公司的业绩体大致可以还原整个实体零售业的基本面。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的主营业务在逐渐萎缩,甚至不少企业靠变卖资产获取现金流以维持生存,但这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实体零售业的警报已经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