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称为小BAT的独角兽 美团 ,在合并了 大众点评 ,进入下半场竞争后问题频频。最近一段时间密集曝出公司内斗,高管离职8大金刚走了7个的消息,再加上年初在南京试推网约车业务不被外界看好,已有的三大业务中, 外卖 、酒店劲敌环伺,团购模式前景也不被看好,冲击IPO一推再推。可谓是外患未消内忧爆发。
美团 融资 受挫在行业内已经不是新闻了。自从和大众点评合并,成为国内市场当之无愧的O2O老大,估值一度飙升,但随后却因为业务战略转型难产,外卖等部分业务亏损状况难改善,下一轮融资和IPO进度都受到拖累。投资人对项目信心下降,估值不断下挫,今年年初就有业内人士爆料称美团的投资人在寻求出售老股,想要安全退出,价值比上上轮融资时的70亿美元估值还低。
这个消息也侧面印证了之前媒体一直报道的美团估值暴跌。从最高峰的180亿美金估值到今年的不足70亿美金,美团的市场估值不只是腰斩,而是斩了将近2/3。
估值的重挫,一方面是团购模式的没落。团购鼻祖Groupon的股价最近也经历过一天下跌10%的情况,一季度亏损了2440万美元,收入从上一年同期的6.984亿美元下降3%至6.736亿美元,远不及分析师预期的7.22亿美元。因为团购市场并没有原本预估的持久和强劲,Groupon一直试图转型,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寻找到新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团购起家,曾经被称为国内版的Groupon的美团,在整体团购市场后劲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估值自然受到影响。甚至去年有内部离职员工写了一篇《美团离职员工:团购模式终将失败,点评走的路是正确的,可惜被美团抛弃了》的文章,也暴露了美团内部员工也存在对合并后的“新美大”发展路径的质疑。
同时,美团的另外两个重要业务,外卖和酒店,在一众强劲的竞争对手中,表现也并不突出。外卖业务上,最大的对手 饿了么 市场表现非常强势,在阿里的支持下不断对美团发动进攻。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家可以感受到饿了么主动发起的攻势,从年底的冬季战役,到今年将使命更加直观的“Make Everything 30min”,想要转型本地生活平台,将世间万物接入每个人的30分钟便利生活圈。在笔者看来,饿了么目前资源整合的上升空间和未来想象力已经开始超过美团外卖。
再看酒店业务,美团酒店出现在外界眼中的形象一直是“ 携程 挑战者”。不过这个挑战者当的比较辛苦,从去年底的数据来看,美团酒店在中低星业务上被去哪儿全面超越,包括汉庭、7天、如家、锦江之星等在内的经济型酒店也已取消了与美团合作,在中低星业务上遭受威胁后,美团试图进军高星酒店市场,但是却出师不利,不断被曝出价格欺诈的负面。从原本还有竞争力的中低端酒店到刚开拓的高星酒店业务都遭受不小的压力。
至于短租、上门服务、网约车等领域,都是红海市场,都已经有了具备一定优势的对手。短租市场有Airbnb、途家、小猪短租等本土短租平台;上门服务有 京东到家 、58同城等等巨头;网约车就更不用说了,更是资本巨头的游戏,滴滴、神州、易到、首约……几乎在每个领域,美团都为自己拉到了不少竞对。
具备八爪鱼般业务布局的美团,在不同的业务之间并没有形成合力,除了团购、外卖外并没有在其他领域进入头部企业。业务上没有能够说服人的突破,也没有找到盈利通道,缺少造血能力,反而因为不断拓展的多元化业务,将自己陷入了多战线分散作战的窘境,反而拖累了公司发展,导致业务的未来想象空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