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联华超市发布公告称,计划以3.79亿元的价格将旗下联华生鲜的全部股权出售给百联集团。就这样,大笔一挥,便有近4亿元的巨款入账,既改善了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也为公司的日常运营补充现金流。
作为最早一批登陆资本市场的零售企业,联华超市的境遇是当前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真实写照:主营业务经营惨淡,造血能力不足,只能依靠变卖资产勉强度日。
《第三只眼看零售》梳理近20家零售业上市公司2016年财报发现,尽管大部分企业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粉饰报表之后的利润总额与去年同比有所增加,但真正能反应其经营能力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表现却不容乐观。
举例来说,苏宁云商2016年财报显示净利润为7亿余元,但其“扣非净利润”为-11亿元。从净赚7亿元到亏损11亿元,中间经历了怎样的资本大挪移?
根据证监会相关规定,与上市公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然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反映上市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支都被称为“非经常性损益”。在公布财报时必须披露扣非后净利润,才能看出一家公司真实的盈利能力。
“扣非净利润表现惨淡,这说明该企业脱离主业,极不正常。”一位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胡适曾经说,历史是一个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笔者看来,上市公司的财报同样也是。当前零售业上市公司惨淡“扣非净利润”为整个行业拉响警报,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还能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