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互联网”大潮下,电商的发展能否让果农、菜农足不出户就可以销售农产品?农产品销路打不开,靠电商就能杀出一条血路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调查发现,生鲜电商虽然在供给配送方面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但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蔬菜对时效要求高,线下销售仍是主流
近两年,生鲜电商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顺丰优选、每日优鲜等专业平台接踵而至;中粮、天猫、京东、1号店等巨头也财力全开进军生鲜电商。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的整体交易额约900亿元,比2015年的500亿元增长了80%,预计2017年整体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500亿元。在2016年京东生鲜自营产品中,山东省的销量较2015年同比增长超600%。
但值得注意的是,农产品网购交易量仍是微乎其微的。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曾公开表示,电商的整体渗透率已经达到20%-30%,但生鲜电商的渗透率可能还不到千分之一。
“通过网络渠道流通的比例很低,庞大的线下渠道和多级批发商仍然是市场主流。特别是蔬菜,因为对新鲜性要求高,只有当天送到才能保证时效,这对物流造成很大的压力。而蔬菜产品本身价值不高,很难承受附加的成本,所以通过线上购买的只是极少数。”济南正庄现代农业园总经理王妍介绍,“相比而言,水果与电商的结合度更高些,一方面是时效性没有蔬菜那么严格,另一方面大家能够接受价格相对高的优质水果,对水果的品种稀缺性、口感、品控有更高要求。”
一位生鲜电商APP业内人士透露,电商平台上卖的蔬菜和水果都倾向于精品、高端、进口品种,整体需求量有限,现阶段很难惠及大多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