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共享充电宝的本质,跟街头的mini KTV、自动售货机并无不同,都是无人设备。
确实,在新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和移动支付技术普及之后,这类无人设备越来越多。在Amazon 还在将无人超市Amaznon Go当噱头吸引关注度时,中国在无人化上已经走得很远。机场、地铁站这些公共场所就是无人设备的展示厅:无人售卖书店、自动果汁机、mini摄影馆、抓娃娃机…越来越多,不久之前,我去广州出入境中心办证时发现照片采集环节都是用机器。
当然,硬要将人工智能与无人化的趋势联系起来也没必要,毕竟ATM机的出现是50年前的事情了。让机器更多地取代人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显而易见的是,新技术在加速无人化的趋势。
但共享充电宝与无人设备最大不同是,我们不知道它取代了谁。因为在此之前,除了在火车站这样的少部分场所会看到有售卖或租赁移动电源的人之外,在大多数场所租赁移动电源从来都没成为过一种服务更别说生意了。ofo们普及之前,我们在街头尤其是景区也会看到租赁自行车的;在自动售卖机旁边,会有跟它抢生意的便利店……所以,共享充电宝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还是需求二字。
至于现在业界讨论较多的安全、布放数量、盈利模式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必然也是一定可以被解决的问题。但如果没有高频的需求,所谓的流量入口、用户获取渠道、商家营销平台这些故事,就只能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