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之所以备受资本青睐,一个核心原因在于,它有望成为第二个共享单车市场,投资人不想错过下一个ofo,这背后是一个重要赛道:物品租赁共享。
滴滴们爆发之后,出现了一大批共享服务平台——上门做菜的、上门按摩的,这些共享经济的本质都是服务的共享,人的服务是主体。服务共享之后,是知识共享,在行、分答、知乎LIVE以及如雨后春笋的自媒体内容平台,都是让拥有知识的人来以不同形式分享知识获利。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则更像是一种物品租赁共享,理论上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它真正做到了强调使用权而非所有权,这才是共享经济的真谛。与滴滴同期进行的项目还有类似于PP租车这样的分时租赁汽车使用权的平台,还有共享经济始祖Airbnb,然而这两类模式因为中国人对于汽车和房屋的所有权意识太重都未能普及。
物品租赁共享更早之前的玩家应该是每个小区楼下的快递柜,从速递易一家独大到今天多家并存,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些产品的本质都是让用户在某个时间段享受某个物品的使用权——一间房、一个柜子、一台单车、一个移动电源。未来还有更多物品的租赁服务,比如行李寄存服务、雨伞租赁服务。但仔细想想,适用于分时租赁的物品还真的不多,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马化腾看不懂移动电源还要投资了:毕竟它看上去还是有人会用的,其背后是物品租赁共享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