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指便利店行当的又岂止是电商。由2014年起,红杉、高瓴、钟鼎、天图、达晨,以及河南中鹤投资等各路资本,就已是纷纷下水、围猎可投资目标。这片实体商业最后的“净土”,终究要与互联网、资本走向融合。但关键是,谁能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上周,苏宁正忙活着在通过各种渠道为苏宁小店“刷脸”。
据了解,苏宁小店是苏宁云商正式推出的便利店业态,定位于服务校园和社区服务。它由实体门店和独立APP结合而成,构建在最后一公里基础上,满足生活购物和日常服务需求,包含购物区、餐饮区、O2O体验区、综合服务区和包裹驿站等。
值得一提的是,苏宁小店提供了“1小时宅配”与生鲜代购服务,这是较传统便利店最大的不同(传统便利店无生鲜、无宅配)。而生鲜供货方来自易果生鲜,苏宁是其关键投资方这一。
这是苏宁实施“去电器化”战略数年来,在业态组合领域最直观的变化。
苏宁小店市场总监沈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苏宁自转型以来逐步形成了线上以苏宁易购网站为主,线下以苏宁门店为支撑,以苏宁物流、苏宁金融为辅助的零售格局。但在最后一公里的商业布局上,很明显苏宁是欠缺的,苏宁小店的出现刚好弥补了这一短板。”
一语概括,相比以往单纯依赖电商通道实现“去电器化”,苏宁伸出便利店这条“腿”,能够使其与市场的距离迅速拉近,得以重构品牌与消费者交互方式。
但需要说明的是,苏宁小店虽首次被母公司推到发展前台,却已是在市场暗中实验了2年以上。此前,它在外界的受关注度,尚不及红孩子母婴店(2012年被苏宁收购)。而据苏宁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末,苏宁小店已开设13家,主要集中在南京地区。未来计划在南京形成规模后拓展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