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3-5552

中国的便利店江湖为何突然沸腾了?

 
2017-05-10 16:20:23所属分类:行业动态

这应从条件与环境两个维度去分析。其一,便利店是实体商业最后的“净土”。中国在2004年加入WTO后,在百货、超市、3C店等业态领域,都出现了寡头竞争。唯独在便利店等部分业态,至今未出现全国性的市场霸主。这与早年间中外零售资本疯狂角逐大卖场的价值取向有关。

其二,在传统零售业态体系中,便利店是综合驾驭成本最高的业态。不同于大卖场由供应商集中配货到店,便利店运营商在一天中为数十家门店配货,就是极高的物流硬件与技术门槛。在全球零售业,人均年收入3000美元以上的城市是便利店的生存起点,但如今在郑州,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便利店却是凤毛麟角。即便是7-11、全家、罗森、喜士多、联华快客、好德、华润苏果等品牌,也是在华南、华东市场深耕,在北方地区表现出诸多水土不服。

\

综上所述,最后的“净土”+最强技术条件,决定了中国便利店领域的王者缺位。

风向陡转。2013年后,家乐福放缓大卖场投资、拓展“易家福”,麦德龙在上海投放“合麦家”,顺丰速递炮制了令人费解的“嘿客”,都是该阶段的典型性事件。如红杉资本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每天都有3家新的便利店开业,行业高增长速度前所未有爆发。

另需看到,刺激便利店投资迅速增长的诱因,其实多源于同期国内网购消费的爆发式增长,由此对大卖场、百货店、3C店的商业模式、利润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冲击。于是,选择利润相对较高、竞争较平缓的便利店领域,即成了零售业为数不多的可选项之一。

事实上,进入2015年后,站在“风口”的电商们日子也不好过。这不仅是城市市场的网购消费增速趋于放缓,开发农村市场新增用户与消费额是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更重要的是,电商阵营的内部竞争一直在持续,需要向资本市场不断提交优质成绩单。

Copyright © 2013-2018 合肥彼岸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地址:合肥市高新区亚夏汽车大厦17楼
工信部备案号: 皖B2-20150071-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50071-4 安全联盟认证 安全联盟认证 安全联盟实名认证

copyright@2015 合肥彼岸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400-893-5552 0551-65371998 QQ:800022936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亚夏汽车大厦1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