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城市化,不妨先说一个我今天看到的案例:人口问题。
必须承认,将巨大人口卷入到整个世界经济的分工体系,是过去三十年中国增长奇迹的最大因素(事实上,愈到未来,中国人口红利优势就愈显著,全世界最发达的高铁系统就是最好佐证)。而在中国人口问题的另一端,如今社会学家的普遍达成的共识是: 自由迁徙实则是解决城市化发展“不公”的最佳方案。
如你所知,在城市化历史进程的奔流中,你一定经历过那种看起来就充满不确定性的人口普查方法,面对频繁的流动,传统普查方式人力成本高企且往往并不精确。
其实政府完全可以仰仗更睿智的方式,譬如通过移动地图,百度地图就每天响应 450 亿次定位请求,位置服务超 720 亿次,完全可以基于这些累计的定位数据,计算出每个用户的工作地和居住地(当两个月在某个位置出现上百次;时间集中在 9:00-19:00 ;连接的 wifi 固定,基本可以判断是在工作地),然后通过划分区域位置边界,测算出某个区域的人口绝对值。
如今百度地图慧眼数据的预测准确率已达 85% 以上,完全可以为政府机构提供重要的辅助性数据资料。比如百度依靠人口数据优势,以城市新流入常驻人口与全国所有城市新流入常驻人口均值比值为指标,发布了城市吸引力报告, 2017 年第一季度的报告显示:在人口吸引力排名 Top10 城市中,长三角、珠三角各占三席,人口吸引力突出,此外还包含北京、重庆、成都及郑州。
另外他们还以城市拥堵指数和公交站点覆盖率为指标,同时发布了城市交通运行情况报告。城市拥堵方面,从主要城市拥堵排名 Top10 数据看,直辖市重庆、北京、上海三大城市入榜,天津是唯一未入榜的直辖市;其他入榜城市均为省会城市,其中哈尔滨以 2.138 的工作日高峰拥堵指数居榜首。而公交站点方面,在公共交通站点 500 米人口覆盖率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广东有深圳、东莞、佛山、广州四个城市上榜,北京作为北方唯一入选 Top10 的城市,排名为第七。
可以预见,这种基于真实流动状态的数据分析势必将影响决策。